第0180章 引导舆论(第3/4页)

一想到魏国湖陵水军,陈狩心中便想起了一个人,正是他有所亏欠的沈彧。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当沈彧受魏王赵润的命令,出任湖陵水军的统帅时,陈狩亦有所耳闻。

尽管他这些年都在关注沈彧,想知道沈彧当年手上的伤势是否痊愈等等,但得知沈彧抵达湖陵后,他却不敢前往拜会——他有胆量孤身行刺平舆君熊琥,却没有勇气单独面见沈彧,大概是他心中的愧疚所致。

“待杀了平舆君熊琥,再去向那沈彧负罪吧,将性命还给他,了却这场恩怨。”

陈狩暗暗想道。

但是,如何杀平舆君熊琥呢?

要知道,自从暘城君熊拓成为楚王之后,平舆君熊琥水涨船高,取代了前三天柱之一“邸阳君熊商”的地位,成为了楚国的新三天柱之一,并且,受楚王熊拓之名督慑整个楚西。

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的楚国,平舆君熊琥乃是王下第一重臣,尽管论官职不及丞相溧阳君熊盛,但就实权、尤其是兵权而言,能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想要行刺这样一位手握兵权的楚国重臣,若陈狩单凭一己之勇,怕是有去无回。

因此,他也再等待,等待有朝一日手刃仇敌的机会。

而与此同时,魏国的《轶谈》,亦已传播到齐国,率先在临淄泛滥。

平心而论,在魏国的这本《轶谈》中,倒是少有抹黑齐国的事,甚至于已过世的齐王吕僖,也被作为正面人物记载于书中,成为明君的表率,不像韩国,似靳黈、司马尚、暴鸢等将领,几乎都作为反面人物出现在书中,接二连三地被魏忌、赵宣、赵疆、姜鄙、伍忌等魏国将领击败。

尤其是前代郡守剧辛,小说家周初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剧辛当年企图屠城山阳县的丑恶面貌,极大地影响了韩国以及韩将的整体风评。

可即便魏国已“高抬贵手”,但齐国似田耽、田武等将领,还是对这本《轶谈》很不满意,原因就在于这本书过于吹嘘魏国的将领。

似魏公子润、禹王赵佲、司马安、韶虎、伍忌、姜鄙这些魏将也就算了,毕竟这些位确实是非常了不得的名将或者勇将,可是,居然连百里跋、徐殷、朱亥、周奎、蔡擒虎都要吹嘘一番,这就未免有点过了——在田耽看来,这些魏将充其量只是合格的将领,根本谈不上什么名将。

更让田耽不渝的是,这本《轶谈》,居然没有记载他堂堂田耽的事迹。

开什么玩笑,他田耽,那可是能与魏公子润一较高下的齐国名将啊!

相比较田耽的牢骚与抱怨,齐国左相赵昭、右相田讳以及士卿管重、鲍叔等人倒是看得很透彻:魏国并非单单只忽略了田耽,事实上,像韩国的雁门守李睦、北燕守乐弈这两位足以与魏公子润一较高下的名将,魏国也刻意忽略了,根本未曾提及这两人。

至于原因,不言而喻。

“素来为人所轻视的小说家,居然还有这等威力……”

翻阅着这本《轶谈》,右相田讳感慨地说道。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看不起小说家,认为小说家不配称之为“一门学术”,唯独魏王赵润眼光独到,拾起了被人所看不起的小说家,使小说家得以被魏国所用。

而如今的情况是,小说家的这本《轶谈》,风靡整个中原,一些说书先生,更是直接摘取《轶谈》书中的片段,变相地再次提高了魏国知名度。

就比如魏将司马安,这位派驻河西郡的魏将,就因为一则“百羊灭敌”的故事,名声传到了齐国,就连齐国的年轻人们,亦对这位魏国名将耳熟能详,使得司马安在齐国的名气,甚至于渐渐盖过田耽、田讳、田武、仲孙胜、东郭昴、闾丘泰、纪宓、邹忌等本土的将领,这简直匪夷所思——一部杂书而已,竟有这等威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轶谈》这本书中,田讳等人也看出了那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但相比较《轶谈》这本书的威力,这部分被他们所忽视了。

魏国,已经变得过于强大了。

更要紧的是,魏国的强大,跟以往其他国家的强大不同,比如曾经的韩国,是以军队的强大而闻名于世,而齐国的强大,则在于这个国家的殷富,而如今魏国的强大,却俨然是全方位的强大,在军队的实力上超越以往的韩国,在经济方面则逐渐取代齐国之前的地位,甚至于,魏王赵润总能想到别人想象不到的高明主意,来使魏国变得更加强大,就比如这次小说家著写的《轶谈》。

不得不说,似田耽、田讳、管重、鲍叔等人,逐渐有点理解韩王然的心情了:魏国一时的强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国家仍然在持续强大,别的国家增强一分,魏国就增强两分,简直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