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9章 魏韩对峙(五)(第3/4页)

听闻此言,韩王然的眉头皱着更紧了:“其余魏国商贾,莫非亦是如此。”

庄公韩庚点了点头,说道:“不止成陵王赵燊,似魏国的文少伯、宋郡的陶洪,魏国的商贾们,皆有预谋地联合打压我大韩的商人,致使各大家族最近损失颇巨,大批的货物堆积在手中,却根本不能售出……”

“……又是你么,赵润?”

韩王然下意识地攥了攥拳头,闷声说道:“魏国,对此作何解释?当年博浪沙竣工之时,魏国信誓旦旦对外表示,其国内朝廷绝不会干涉商事……”

“据说魏国雒阳的户部尚书杨宜已对外解释过,说这是魏国的‘爱国商人’自发而成的举措,雒阳并不支持,但也不好苛责,除此以外嘛,就是一些呼吁彼此克制的废话,说什么‘商事无国界’什么的。”

“商事无国界?”韩王然闻言冷哼一声,冷冷说道:“然而商人却有国界之分!……这么粗浅的道理,难道还看不透么?”

对于那杨宜所谓的呼吁,韩王然纯粹当做屁话听,因为这事早已有过先例:想当年“诸国会盟”的时候,魏国就曾以呼吁全天下停止战争、造福苍生作为借口,邀请诸国前往大梁。

可结果呢?

结果魏国在各国的代表使者面前炫耀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基础国力,并借这次会盟,顺理成章地坐实了中原霸主的位置,至于此前那“希望全天下停止战争”的呼吁,早就被那些无耻的魏人抛之脑后了。

听了韩王然的牢骚,庄公韩庚苦笑说道:“不是看不透,只是魏国的大梁学宫那边,有一帮名家子弟在帮魏国说话,其中有个叫做公孙泷的人,更是厉害,说得天花乱坠,无人能够反驳……”

韩王然默然不语,毕竟他也听说过,论打嘴仗,名家子弟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十个儒家子弟都说不过一个名家子弟,更别说,天下大半的儒家子弟,若非已身在魏国,便是心向魏国,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冒头帮他韩国说话,与那帮擅长诡辩的名家子弟打嘴仗。

在长长吐了口气后,韩王然闷声说道:“照你所言,尽管魏国的雒阳、大梁,这次并未直接出面,但像文少伯……天下谁人不知他乃是赵润的御用商人?没有赵润的授意,文少伯会不惜耽误敛财而阻击我大韩的商贾?那个成陵王赵燊,亦是如此。”

不能否认韩然的判断毫无差错,尽管最近狙击韩国商事的行动,皆是那些自诩忠君爱国的魏国商人联合,但是在这些人的背后,却隐隐有“肃氏商会”、“文氏商会”、以及成陵王等魏国巨富、魏国贵族的影子。

可话说回来,韩然想要借此事攻歼魏国,却也谈不上名正言顺,毕竟魏国的雒阳朝廷,确实没有直接出面——至于天策府,其他国家对这个魏国特权机构的存在,还是所知寥寥。

聊了足足两个时辰,庄公韩庚这才告辞离去,只留下韩王然独自一人坐在宫殿内,忧心忡忡地思索着庄公韩庚讲述的这些噩耗。

还记得前一阵子,他十分担心魏国会动用大量兵力进攻他韩国,以免他日待楚国崛起之时,他韩国作为楚国的盟友,对魏国展开钳制。

然而韩王然万万没有想到,魏国非但没有动用武力,反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不可思议的战术:让他魏国的商贾冲锋陷阵,打响魏韩两国战争的第一仗。

这种战争……该怎么打呢?

由于史无前例,韩王然一筹莫展。

然而没过多久,魏国的商贾们就率先以好似身传言教的方式,给韩王然以及韩国的商贾上了一课。

这场另类的战争,爆发于齐国的王都临淄。

在五月到八月之间,魏国的商贾将大量的羊皮、羊毛、羊绒、酒水、稻谷、枣子、玉石等货物运到临淄,在临淄城内,与来自韩国的商贾展开价格战。

在短短几天工夫内,无论是米价,还是酒水,亦或是羊皮、羊毛等其他货物,价钱直线下跌,韩国商人卖十钱,魏国商人就卖八钱,韩国商人若是低价贱卖,魏国商贾就以更低的价格抛售,仿佛丝毫也不顾及本钱。

“魏人疯了!”

士大夫鲍叔在得知此事后惊声叫道。

他无法想法,以往需要两三枚魏国金圜钱才能购置的优质玉佩,可如今,魏国的成陵王赵燊,居然贱卖到三五个银圜钱一枚,逼得韩国钟氏一族的族人几乎要跳河自杀。

而其余的羊皮、羊毛、腌制羊肉以及烟熏羊肉等等,此时亦贱到就连齐国平民都能每日三顿摆上饭桌,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的凶残与激烈。

然而在听了鲍叔的话后,士大夫管重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魏国这招“以血还血”的计谋,实在是高明。

原因很简单,就拿羊肉、羊皮等畜类货物来说,魏国有三川、河西、河套这三个天然牧场,除了自行放牧的魏人外,还有几十万的羱族、羯族、羝族人,以及胡人、巴人奴隶协助打理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