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2章 商水战役(第3/4页)

唯一例外的,也只有坐镇在云中郡的魏将廉驳了。

“大将军!”

回头瞧见伍忌一身甲胄、迈着大步走来,徐炯立刻转身,拱手抱拳施礼。

伍忌笑着挥了挥手,那动作跟魏王赵润有些像。

“大将军,您怎么到这来了?”

在施礼之后,徐炯惊讶地问道。

因为在商水邑的郡守沈彧的战略部署中,伍忌这位他商水军的第一猛将,是负责坐镇商水县的,毕竟商水县是整个商水防线的主要一环,若是被楚军攻破了此地,楚国的军队就能沿着蔡河北上,进攻大梁。

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自然需要猛将镇守,而商水军中最勇猛的将领,无疑就是伍忌。

“我就来瞅两眼而已……战况如何了?”

伍忌笑着解释道。

听闻此言,徐炯指了指远方河对岸,带着几分嘲讽着说道:“纵使是过了二十年,楚人还是不长进,愚蠢地认为,单凭人数上的优势就能击败我军。”

“……”

伍忌眯着眼睛观察着对岸,看着河对岸横尸遍野的惨剧,以及那些被督战队逼着不得不发起绝望冲锋的粮募兵。

他能理解徐炯话中的嘲讽意味。

因为他二人都是楚人出身,在投奔魏国之前,对于楚国这种纯粹用人命来堆砌胜利的作战方式,司空见惯。

甚至于,伍忌当年就曾被下调,作为统率粮募兵的千人将——说得好听是千人将,说的难听点,也只不过是顶着千人将称号的炮灰罢了。

魏国因为在吞并郑、梁两国时,吸收了两国的文化,讲究“不教而诛是为罪”,因此,就算是最普通的士卒,在踏足战场前也会经受严格的训练,除非是面临国家覆亡的危险,否则魏国是绝对不会动用民兵的——哪怕在战争期间征调民兵,也只是负责押送粮草等等,并不会直接将其用在战场。

原因就在于魏国最初国民人口不多,因此对这方面特别注重。

在这一点上,韩国也一样——韩国由于曾经受到许多异族的侵扰,国民人口始终无法迅速增长,因此也很注重这块。

但楚国则恰恰相反,楚国的疆域太宽广,纵使今时今日的魏国,在国土面积上也未必赶得上楚国,但遗憾的是,楚国虽然国土宽广,但境内却有许多的沼泽、密林,再加上楚国的农业并不发达,这就导致过多的人口反而成为了负累。

正因为是负累,所以楚国对于人命非常漠视,再加上当年各地方邑君不舍得将钱花在麾下军队上,试图用数量来弥补军队低下的战斗力,这种种原因,就促成了楚国这种纯粹用人命来堆砌胜利的战争方式。

曾经伍忌并未曾想到这一些,但这些年来,他跟随魏王赵润南征北战,逐渐见识了各国的战争方式,他这才发现,整个中原,或只有楚国如此草菅人命——除此之外,哪怕是西垂的秦国,也只是用“军功爵制”来刺激非正规军队士卒对战争的渴望,而不至于像楚国这边似的,竟然用督战队来逼迫前方的友军进攻敌军。

“楚国的战争理念是扭曲的。”伍忌的嘴里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让徐炯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看什么看?”伍忌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虽然大梁军塾我只去过几天,但徐殷、百里跋、朱亥几位大将军写的书,他也有在拜读……”

听闻此言,徐炯咧嘴笑了一笑,说道:“大将军,您单凭武力就足够震慑他国了,还看什么兵书啊,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哼嗯。”

见徐炯似乎在夸赞自己,伍忌颇有些自得地笑了笑,可仔细一想,他忽然感觉徐炯这话,可能并不是什么好话。

是的,伍忌大将军单凭武力就足够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好话。

“胆子肥了啊。”

伍忌没好气地瞪着徐炯。

见伍忌“目露凶光”,徐炯赶紧赔笑,并且迅速岔开话题:“大将军,平舆君熊琥,多半是打算先消耗我军的弩矢,单单这会儿工夫,我麾下士卒就射出去将近两万支弩矢了,这消耗太大了……”

见徐炯提到正事,伍忌亦收起了玩笑般的愤怒,皱着眉头打量着河对岸的楚军。

平心而论,用接近两万支弩矢的代价,让对面的楚军蒙受了最起码八千左右的伤亡,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他魏军一方的完全胜利,但事实上,魏军其实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无需担忧。”

伍忌沉声说道:“沈彧大人已命(商水)城内的工坊加紧赶制弩矢,并且还知会了安陵等地,请他们一同赶制弩矢……”

话是这么说,但事实上伍忌自己也不敢保证弩矢的制作能否赶得上消耗的速度,毕竟似徐炯这种消耗的速度,实在是太夸张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消耗了将近两万支弩矢,就算那些弩矢只是木质材料,但制作起来也赶不上这消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