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2章 齐楚的对策(第2/4页)

右相田讳沉默了片刻,这才幽声说道:“大王,面对魏国,我国的军队仅能自保,怕是无力援护鲁国……倘若季武、桓虎二人并非倒戈魏国,臣会劝陛下援护鲁国,可他二人,已挟裹着鲁国的军队投降了魏国……”

他没有说完,但齐王吕白却已明白了他的意思:眼下,鲁国的军队都倒戈魏国了,他齐国若是想要援护鲁国,最起码也得派出个十几万军队,而这还不能保证是否能保住鲁国;而另外一方面,他齐国却会因为调走十几万兵力,而导致防御力大减。

所以说,此时援助鲁国,实在不是什么名字的主意。

“大王可以劝说鲁王在魏国进攻时逃到我大齐……”士卿管重在旁建议道。

“唔。”

吕白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

当日,他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鲁国的王都曲阜,交给了当时还未投靠魏国的鲁王公输兴。

拆开齐王吕白的书信看了一遍,鲁王公输兴的心就凉了。

一开始的时候,鲁王公输兴是觉得齐国或有可能协助他鲁国抵御魏国,这不单单是因为“齐鲁同盟”,也是考虑到齐国的利益——毕竟他鲁国若是被魏国攻陷,齐国就得做好在家门口与魏国交战的准备。

可没想到,齐王白最终还是放弃了援助他鲁国的打算,只是在信中劝说他:倘若事不可违,可逃到齐国,齐国会在时机合适时助其复国。

“时机合适助寡人复国?”

鲁王公输兴当时闷闷不乐,暗自冷笑连连。

虽然公输兴的资质并不算高,但也不至于看不透这么浅显的事:齐王吕白之所以邀请他逃亡齐国,无非就是想得到他这个“鲁国正统”而已。

倘若是曾经那强大的齐国,公输兴或许会选择逃到齐国,借助齐国的力量,可问题是,目前就连齐国也在魏国的威胁下瑟瑟发抖,凭什么保证日后可助他复国?

而就在这段期间,鲁国将领季武带着魏王赵润的劝告,前来劝说鲁王公输兴。

于是乎,当从魏王赵润那边得到了“允许保留曲阜作为食邑”的承诺后,公输兴立刻就抛弃了齐国,倒向了魏国的怀抱。

没有什么羞愧不羞愧的,毕竟鲁国根本就挡不住魏国的报复,与其被魏国派兵攻灭,还不如接受魏王赵润的善意,最起码还能让他公输一族保留一块封邑。

而事实证明,鲁王公输兴的选择是明智的,魏王赵润在得知他愿意臣服后,赏赐了鲁郡六七成的土地作为降格后他这位鲁地封国郡王的领地——虽然王位被降格、领土也缩小了一半不止,但公输兴已经心满意足。

至少跟逃亡齐国的亡国君主相比,这已经是天壤之别。

“日后齐国的书信,就无需再送到寡人……唔,本王这边了。”

在投奔魏国之后,鲁王公输兴这般对他手底下的人说道。

几日后,因为鲁王公输兴对国内下达了诏令,明确表示“德品不如魏王、愿臣服于魏国”的意思后,鲁国就此被划为了魏国的领土。

在得知这件事后,齐王吕白与诸士卿们叹气不已。

虽然齐王吕白口口声声在指责公输兴“罔顾齐鲁两国情谊”、“卖国求荣”,但事实上,他们都能理解公输兴的做法。

只是出于齐国的利益,他们才不能接受而已。

但无论能不能接受,鲁国并入魏国这已经是注定的事实。

因此,齐王吕白再次召见诸卿,询问对策。

此时对于齐国而言,局势确实相当严峻:韩国臣服于魏,卫鲁两国亦臣服于魏,虽然魏国暂时还未对齐国采取任何报复手段,但殿内诸人都明白,这只是因为魏国在这场仗中损耗巨大的关系,过不了多久,魏国就会再次出兵攻打齐国。

对此,士大夫连谌建议道:“大王,臣认为我大齐当派人与魏国交涉。”

“交涉?”

吕白冷哼一声,不悦地说道:“献上战争赔偿,向魏国俯首陈臣?”

说完之后,他又思忖了一下,目光在左相赵昭身上停留了一下,旋即询问右相田讳道:“右相,你觉得呢?”

右相田讳捋了捋胡须,沉声说道:“如连谌大人所言,派人与魏国交涉,承认战败,献上赔偿,倒也不失是缓解齐魏两国关系的办法……但问题是,魏王恐怕不会接受。”说着,他环视了一眼殿内主人,正色说道:“往年,无论魏国打败了韩国还是楚国,都会立刻派人与韩楚两国交涉,要求战争赔偿,但这次,魏国却至今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意味着魏国不愿与我大齐言和、不愿与楚国言和,这场战争,还将持续下去……”

听了这话,在场诸人都露出了忧虑之色。

曾几何时,与魏国的战争还有“承认战败”这个选项,即支付高额的战争赔偿,可现如今,魏国自己堵死了这个选项,除非他齐国能战胜魏国,打的魏国一阕不振,否则,要么臣服、要么覆亡,再无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