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借虏平寇”到底靠不靠谱(第2/2页)

时至今日,从吴三桂借兵剿贼得胜的结果看来,与满清议和,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彻底消灭李闯王,乃是最好不过的策略。

看来,是该考虑和满清议和合作了。

事实上,在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起义军的提醒下,许多人也想起了安史之乱中唐廷借助回纥大军胜利平定叛乱的史实,开始从总结历史经验,倡议朝廷借虏平贼。

曾任大学士孙承宗幕僚的茅元仪就写了一部《平巢事迹考》,曾任史可法幕僚的姚康也撰了一部《太白剑》,两书均以唐朝平定黄巢起义为题,分析唐朝在面对黄巢这类大规模反政府武装时,除了有郭子仪、李光弼这类中兴之臣效忠报国之外,还必须有李克用之类的沙陀兵入援方有中兴之望,进而反复论证目前借虏的必要性。

由是,“借虏平寇”的呼声越来越高。

大家都一致认为,有吴三桂的连战连捷,又有清兵的援助,大明王朝中兴有望,纷纷建议朝廷要尽快与吴三桂取得联系,发兵进至黄河一带,与吴三桂成掎角之势,一鼓而收取全功。

五月二十七日,马士英正式上疏“陈恢复大计”,提出“借虏平寇”的四个可行因素:第一,必须迅速奖赏鼓励吴三桂,通过吴三桂和清朝达成和议,使清朝与李自成形成两虎相斗之势;第二,江北、淮上的军队,赶快收拾山东,以策应吴三桂;徐州、寿州、安庆的军队,赶快收拾湖北、河南,以策应左良玉;第三,催促左良玉收复荆襄之地,为下一步收复陕西做准备;第四,川陕的军队开始经略陕西。

他说:“处理好这四点,则天下事尚大有可为。”

左都御史刘宗周也力挺马士英的提议,说:“火速派遣一名使者,抄小路北上,或者传檄燕中父老,或者号召塞上夷王。”

监军佥士宋劼则上《仇耻最极疏》说:“如今李闯逆贼北败于吴三桂,踉跄入关,军心已散,宜速传檄吴三桂提全师,号召秦、晋两边夙将义旅并力入秦。”

督师于江北的史可法则在六月间上《为款虏灭寇庙算已周,乞敕速行,以雪国耻事》奏疏,振振有词地称:“先帝以圣明之主竟然遇难于非常的变故之中,现就就算是斩下逆闯李自成的脑袋枭首示众,也不足以发泄宗社臣民的仇恨。因此,目前第一紧急要务,就是收拾李自成的贼寇。如若我们倾全力用在李自成贼寇身上,而旁边有人牵制我,则我们的力量就会分散;反过来,如期李自成贼寇倾全力用在我们身上,而旁边有人帮助我们,则李自成贼寇的势力就会削弱。近日宁远总兵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有人说是请东虏以破贼,又有人说是借虏兵以成功,众说纷纭,不知哪种是真。然而从情理上来揣度,这时北直隶地区应该是已经被东虏占据住了。只不过,只要虏人能杀贼,便是为我国复仇。不如我们就宽赦东虏人先前犯下的罪行,以报国仇家恨为重,给东虏人仗义之名,因势利导,借助他们强劲的兵力,尽歼李自成贼寇。臣听说首辅马士英已经着手筹办‘借虏平寇’相关事宜了,但这种事情讲究效率和速度,一定不能迟缓。谍报说虏兵已经南下,而李自成的贼寇又将东突,还没看见朝廷议定派遣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敕文,办理多少银币,派哪些人随同北上议和。议论即使再多,光阴易逝。真要等到虏兵到了眼前,我们再派人去跟他们交涉,那时,本来虏人有助我之心,反而被我所抗拒;又或者,虏人对我图谋不轨,而我反为欢迎,事情岂不弄砸!对虏人来说,他们看重的是我国的疆土,看轻的是我们先帝的仇耻,我们一旦示弱,就会增长虏人的威风,就更会显得中国无人而北伐无望了!臣敬恳陛下召集廷臣早日拟定文武兼备的人选,或直接拜会虏主(指顺治帝),或先与九酋(指清摄政王多尔衮)沟通。一应所用敕书,从速撰拟,一应所用银币,从速置办。随行官吏差役人数,应支付的车马粮食路费,一并料理完备。最好定在本月内起行,总之,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

史可法在呼吁借用清廷的力量全歼大顺军的同时,提出了紧急组建北使团北上和清廷洽谈合作相关事务的要求。

一时间,朝廷上上下下都是同一个声音,那就是尽快和吴三桂取得联系,借清军之力共灭“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