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要不要以史为鉴(第2/2页)

时山东总督王永吉派人侦得“建州精骑尽往征闯,北直、山东一带皆单虚”,向朝廷建议:清军乘虚击贼,所向披靡,其气必骄。另外,清军入关后一直未逢敌手,如今又看我国家新遭受巨创,半年以来未能出门一步,其心必懈。骄傲和懈怠都是兵家大忌。如果我军能精选出一支轻骑兵为正兵,直走开、归,进窥曹、单,防备清军抄袭我淮阳;再以两支骑兵混成旅为奇兵,疾趋沂、济,电击星驰,数日可收复此二城。此二城既复,衮、济、临、德遂成破竹之势。军声一振,青、齐豪杰响应,士兵民马、铳炮军资,远近呼应,互成掎角,攻其不备,必建奇功。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内外凋敝的非常之时,必须有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决心。如果做什么都要有万全必胜之策,实际上就是无策的表现。有人说,黄河、长江并非天堑,如果我们向北用兵,会加剧与清军的矛盾,挑起战端,招致他们大军南下。殊不知清人虎视中原,早有并吞天下之意。只不过他们现在与闯贼正苦苦相持、无法分身罢了。一旦西安被攻陷,则清军入陕,闯贼入川,则宣、云、秦、晋、东豫、荆、襄等地,胡马进退自由,前无所牵,后无所掣,全副精神总在江南,即使我们不招惹他们,也难保他们不投鞭而问渡长江!

……

不过,由于他们的职位太低,人微言轻,没能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那么,章正宸、马嘉植等人所言,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呢?这举朝瞻望的“借虏平寇”大事到底靠不靠谱?这次北使和议会不会顺利呢?

这得从吴三桂最初的“借虏平寇”经过详细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