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清兵如蟹,曷迟其来(二)(第2/2页)

一般来讲,满族人只有“国丧”和“父母丧”内百日不剃,平时除中间一小撮外,周围头发不能留蓄。

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

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自投鸭绿江而死。当时当地,汉民有时候剃发后结果更惨。由于明清方面的拉锯战,剃发汉民常被明军杀死,士兵们割头后冒充满人首级去报功。

皇太极继位后,杀人方面有所收敛,但对剃发则要求更严。

皇太极之所以如此强调剃发,正源于他读过书,对历史上的女真帝王金世宗非常钦佩。他坚定认为,女真如果汉化,后果肯定会速亡。

清军初入关,占领北京后不久,即发布剃发令。由于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加之北京及周围地区人民反抗连连,多尔衮不得不收回成命,于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我为了区分顺民和逆民,所以颁布了剃发令,通过剃发与否来区分顺逆。现在听说民意抗拒剃发,说我不是以文教来安定民心,那么,从此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现在,随着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的相继覆灭,多尔衮认为强令天下剃发易服的时机到了,六月初五日,便下谕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六月十五日谕礼部道:从前剃发的制度没能统一,就暂时听任百姓自便,准备等到天下大定了再统一颁布剃发令。如今四海一统、中外一家,君王犹如父亲,百姓犹如儿子;父子一体,不能有半点违抗?如果国内不统一剃发,就属于存在二心。从今日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半个月之内,直隶各省地方接到剃发令后,也是限半个月之内,一律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就是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不剃,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此令一下,全中国汉族人民不仅有亡国之怆,更有亡天下之痛。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大声疾呼:有亡国,有亡天下。怎么区分亡国与亡天下呢?如果只是易姓改号,是为亡国;如一旦出现兽吃人、人吃人的局面,就是亡天下。要保国家不亡,主要责任在于国君及其臣子;要保天下不亡,则天下匹夫人人有责!

为了免除剃发易服,数千万汉族男儿勃勃不屈,抗争至死,南北中国,以水泼油,鼎沸不已,千万人头,滚滚落地。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潞王降清,浙江省会杭州被清军占领,不少州县也递上降表,归顺清朝。但剃头令一下,一场以抗拒剃头为焦点的反清猛火便迅速在全国各地燃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