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印度的天空(第4/7页)

众人大笑,有人笑得把吃下去的食物都吐出来。胡君看不惯黄同学的娇贵气,冷冷地纠正他说:“人家美国人喜欢吃洋葱、胡椒和咖喱粉,就像你们四川人喜欢吃辣椒花椒一样,这些罐头不是为你特制的,将就点吧。”

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可是我一闻到这种味道就要恶心,要知道,我家祖辈都是开餐馆的。我爹规矩特多,不许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呸呸!我真的要吐了。”

大家更乐了,虎头趁机拿走了他的罐头,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吃洋罐头我吃,咱重庆人不怕狐臭味!”

折腾一阵,既然罐头吃不惯,最后只好啃压缩饼干了。黄同学不知道那压缩饼干的厉害,看上去体积虽小,下肚后却是要膨胀的,他一连啃了两包还遗憾地说:“这东西跟成都春熙路‘西北老家’的馕饼差不多,就是量少了点儿。”一句话没说完,肚子里就有什么东西鼓起来,不一会儿就像条翻白眼的鱼直吐白沫,吓得周围人赶快把他抬到涂有红十字标志的医疗帐篷去抢救,至此父亲送他一个外号叫“呀呀呜”(瞎胡闹的意思)。

熄灯号响过三遍,大家纷纷钻进睡袋里。父亲搂着冷冰冰的卡宾枪却睡不着,许多人都兴奋得睡不着觉,于是大家干脆坐起来聊大天。外面月光如水,照得营区一地碎银,胡君热衷于发挥理论优势,拍拍手中的枪说:“有人计算过,战场上一支卡宾枪的火力要抵三支日本三八大盖,咱一个班挡得了他一个排。所以呀,这回小鬼子得落后二十年。”

大家都觉得有理,但是一直不声不响的闷墩却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国内军队统统换上自动武器,岂不立马就把日本人赶下东海去了?”

胡君道:“那当然了,武器决定战争么。”

老庾出生于军官家庭,懂得一点军事常识:“算了吧,告诉你们,中国军队是有自动武器的。比如第五军各师包括第二百师都是著名的‘德式师’,可是他们都败得很惨。”大家的兴致好像一只刚刚出港的小船冷不防触了礁,老庾就是那块黑色的礁石。他继续毫不留情地指出:“日本士兵不用自动武器,是他们造不出卡宾枪来吗?他们能造出先进的飞机和航空母舰,难道会被一只小小的自动步枪难住?”

胡君明显底气不足了:“那你说说看,日本军队为啥不用自动步枪?”

老庾不慌不忙地说:“有次我爹带我去军官俱乐部,我听他们讨论过,日本的资源贫乏,自动武器是很费弹药的。美军自动步枪的耗弹量是普通步枪的十倍,但是同比命中率却只有步枪的几十分之一,所以日本军队要求士兵务必节省子弹,一发一发地瞄准打,以期提高命中率。”

大家忽然冷场了,空气开始沉闷起来。父亲擦拭着冷冰冰的卡宾枪,嗅着枪膛散发出来的机油味,心中一个跃跃欲试的念头越发挥之不去。他望望头顶,月亮像只大银盘,再看远处,群山的影子默不作声,于是他试探着发出邀请说:“我想到山脚下去试试枪,谁愿意去?”

虎头热烈响应说:“好啊!我去!”

胡君犹豫地说:“这里可是军营啊,没有命令不能去吧。”

父亲说:“长官都在镇上,外面月亮这样大,我们打几发子弹谁会知道呢?”

这群年轻人终于向自己心中的欲望屈服了,兴高采烈地溜出帐篷,涉过一条小河,然后来到一座黑幽幽的山谷跟前。胡君警告大家说:“每人最多不要超过五发子弹,要不万一上面检查没法交代。”

虎头不满地说:“你管好自己得了,管那么宽干吗?”

父亲从弹盒里取出一排黄澄澄的子弹来,这些子弹在月光下闪动着金子般的美妙光辉。许多年前,这些男孩子就都梦想着拥有一支真枪,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把子弹小心地压进枪膛,倾听子弹在枪膛里滚动的清脆声音,然后举起枪来扣动扳机。随着夜色中的弹丸像流星那样飞舞,枪口火光此起彼伏,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座热闹的打靶场。

忽然虎头惊慌地大喊:“糟啦,我的弹盒空了。”

大家都安静下来,连忙去数各自的子弹。有打了一二十发的,也有打了三四十发的,总之他们明白这下子闯下大祸了。年轻人全都像做了错事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溜回帐篷躺下睡觉。

父亲在心里安慰自己,也许明天根本不会有人追查打枪的事情,美国人才不在乎子弹呢……

4

“昨天夜里擅自打枪的士兵,自动出列!”上校团长愤怒的吼声像打雷一样在营地上空震响。新兵个个站得笔直,目视前方,连大气也不敢出。

“我再说一遍,昨天夜里哪些人私自动用武器,自动出列!”长官再次发出威胁。他背着手,眼光咄咄逼人。眼看弟兄们个个百口莫辩的样子,父亲好汉做事好汉当,跨前一步大声报告:“士兵邓述义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