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洪应案前“真史”追溯(第2/7页)

由洪述祖自叙可知,其少年至青年时期,走的也是当时一般读书人的路子,攻读经史词赋,并参加科举考试,但并不顺利。虚龄20岁中秀才后,到光绪十二年(1886)为止,“四试乡闱”均不售,于是橐笔外出,以游幕为生,曾先后佐理江西学政陈宝琛、江西巡抚潘霨、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及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10]其中在刘铭传幕府最久。光绪十四年,台湾商务局在英国订造的“驾时”“斯美”两艘快船行将造竣,刘铭传命洪述祖带领约百人,乘法国公司轮船前往英国纽卡斯尔验收。[11]事后刘铭传发现洪述祖有借机侵吞公款情节,遂上奏揭参,将其革职,并下淡水县监狱。[12]

光绪十九年(1893),洪述祖被系狱5年后重获自由。次年,他北上天津,投靠同乡、津海关道盛宣怀。时值中日战事将发,洪述祖两次被盛宣怀派赴朝鲜,办理电报事务。就是在朝鲜,洪述祖结识了时任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委员袁世凯。[13]平壤之役,清军大败,一路退过鸭绿江,朝鲜尽失。主帅叶志超及盛军统领卫汝贵皆被朝廷严惩。洪亲历平壤之役,又先后在朝为卫汝贵、叶志超幕客,战后遂有传言,谓日本出兵朝鲜,系洪述祖与袁世凯劝叶志超进驻平壤所招致,又谓平壤之失系洪竖白旗投降所致,卫一路败退亦系洪为主谋。种种不齿之事,皆加诸洪身,初时尚为口耳相传,官私书籍皆未见记述,渐渐地,洪述祖的所谓“丑史”,成了小说家的创作素材,苏同《无耻奴》中的主人公“江念祖”,就是以洪述祖为原型塑造的。迨民初刺宋案发生,报纸、笔记又纷纷揭载洪述祖的所谓“丑史”,然大多为不经之谈,与史实相去甚远。[14]不过,这些流言还是给洪述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刘厚生《张謇传记》曾写道:“中日战争时,盛宣怀派述祖为前敌行营电报局长,因得卫汝贵之信任。汝贵失律正法后,述祖颇受恶名,非其罪也;但述祖因此极不得意。”[15]

战后洪述祖回到了江苏,一度在镇江以行医养家糊口,后又往上海谋生。或许是希望不受外间流传的各种谤言困扰,他渐渐不再使用洪熙这个名字,而改用洪述祖之名。其时,维新思潮兴起,洪述祖与维新派人士多有往来。他曾与陈衍、陈季同等创刊《求是报》,译述格致实学以及法律规则之书,任总理;[16]与陈季同、林崦等创办大中公司,谋划招股筹建苏沪铁路;[17]支持汪康年、梁启超等发起不缠足会,担任董事;[18]又主张戒烟,积极参与戒烟公会活动;[19]还针对以往武备弊病,提出建立“新兵营”的改革主张。[20]

戊戌以后,洪述祖一度为南洋正律法官、三品顶戴英国头等律师担文延办文案,“时时假讼事婪索金钱,高下从心,沪上人人侧目”。[21]旋又为苏松太兵备道兼江海关监督余联沅延入幕府,“会办海防营务事宜”,[22]颇得余之信任,人有“小道”之称。[23]其间他曾参与筹划“东南互保”相关事宜。[24]及余联沅署理浙江巡抚,洪述祖仍佐其幕,权力极大,傅增湘说他“把持浙政,声势赫奕,有‘二巡抚’之称”。[25]其间他曾协助余联沅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白藻泰及该国浙省总主教赵保禄等交涉,将浙江全省新旧天主教案及耶稣教案一律议结。[26]

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上谕准许洪述祖开复原官,以候选知县分发湖北。[27]他在汉口两年多,曾担任汉口清丈局坐办、汉口厘局交涉文案兼办鄂中洋务交涉、汉阳府夏口厅发审委员等,特别是曾任汉口警察第二局总办,经历了汉口警察从无到有的创办过程。[28]在此期间他还于光绪三十年受鄂抚端方之命,与都司黎元洪等带勇乘轮赴湘,将在湖南抓获的著名会党首领曾帼漳提解至鄂正法。洪述祖与黎元洪相识,应当就在此时。事后两江总督魏光焘和已调署江苏巡抚的端方奏保洪述祖免补本班,以同知仍留原省补用,奉旨依议。[29]光绪三十一年正月湖北盐法道继昌调任江汉关道后,整顿警务,因洪述祖“兼差重叠,气焰甚张”,“将洪所办各要差一律撤委,并拟详参,经人缓颊始止”。[30]洪述祖见不能立足,遂于4月间自汉口警察第二局总办职任告退,结束了其在汉口两年多的工作。[31]

辞去汉口警察第二局总办职务后,洪述祖凭借私人关系重返上海。其时,正值安徽绅商筹筑全省铁路,该省京官呈文商部请奏明朝廷派李经方为总办,奉旨依议。[32]李经方遂在沪设立安徽全省铁路驻沪通信接待所,自九月初一日(9月29日)起办公。[33]洪述祖受命担任驻沪坐办,于是年底协助李经方谋划创立苏、浙、闽、赣、皖五省铁路总会,但因信用不孚,各方态度消极,未有结果。[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