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洪假收抚共进会与应建立诡秘关系(第3/4页)

10月17日,洪述祖启程北上。18日,袁世凯复电程德全,对其处置办法表示赞同,电云:

叶电悉。尽筹周至,掺纵咸宜,造福江域,诚非浅鲜,莫名慰佩。不敷之两千元,可由中央拨付。惟此人叠接武昌文电通缉,须加特赦,统俟洪述祖回京再商办法。[167]

由于应夔丞当时正为黎元洪所通缉,程德全若要收用其人,并请中央分担经费,就必须请黎元洪取消通缉令,然后再由中央下令特赦,这样才名正言顺,故袁世凯请洪述祖回京后再商办法。

洪述祖回京后,很快就于10月24日给应夔丞发出一信。这是洪述祖写给应夔丞的第一封信,但对应已经以“老弟”相称,而自称“小兄”,可见二人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已经建立起很亲密的关系。叶迦《辨音室闲话》有洪“南下遇应,遂结金兰之谊”之说。[168]在信中,洪述祖写道:

夔丞老弟足下:别后廿日到津,廿二入都。张绍曾早已出京,吾弟手书只好交邮局挂号寄去矣。中央加委一层,总理甚赞成,明后弟见大总统后再定……吾弟手函望补寄,因要叙勋,非如此不可也……手颂大安。小兄述祖手启。廿四。[169]

同日,洪述祖又给应夔丞发出如下一电:

文元坊应夔丞:川申〔密〕。事妥,俟黎处取消前电,即当正式委任。张出京,信件邮递。蟹买寄否?李务期于成。乞电复。荫。二十四。[170]

以上一函一电,有三层意思须特别注意。(1)函中所谓“中央加委一层”,是指除由程德全委任应夔丞为“江苏驻沪巡查长”外,另“请中央加委长江上下游巡查名目”。当然,前提依然是黎元洪所发通缉令要取消。由函可知,洪述祖在上海或南京时就已经对应夔丞有过承诺,故返京后便在赵总理前提出此事,“总理甚赞成”,于是洪又告应“明后弟见大总统再定”。也就是说,加委职务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袁世凯。电文所云“事妥,俟黎处取消前电,即当正式委任”,也是指“中央加委”事。黎处“前电”,即黎元洪所发之通缉应夔丞电令。(2)洪述祖于函中忽然又提及“叙勋”一事,同样说明他在上海时已经与应夔丞谈过此事。洪要应补寄的所谓“手函”,也就是应夔丞的“自叙履历”,[171]为“叙勋”所必需。此事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给应夔丞以奖赏从一开始就是洪、应交流的一个话题。“叙勋”既是对应夔丞在辛亥鼎革时所做贡献的肯定,又可视为中央对应夔丞投诚的奖赏。洪述祖后来在给应夔丞的一封信中又提出“燬宋酬勋位”,[172]其由头应当就起于此,而非突发异想,详情见以下相关章节。(3)电文中询问“蟹买寄否?”说明洪述祖在上海时曾经嘱咐应夔丞买蟹寄京。洪述祖发电时,还未见应夔丞将蟹寄来,故于电文中特别问及此事。实则洪述祖一离开上海,应夔丞便着手此事,于10月20日将“螃蟹四大箩,计重三百六十斤”,委托津浦铁路局于“二十一日早车递至北京”。箩外书“寄交北京椿树胡同内务部洪寓洪荫芝先生代呈总统”字样。[173]原来,洪述祖催促应夔丞寄蟹到京,是为了给总统送礼,其用意自然是为了将特赦、加委职任及叙勋诸事顺利办妥。洪述祖为应夔丞办事,可谓挖空心思。

到10月29日,洪述祖又给应夔丞发去一信,报告事情最新进展情况:

夔丞老弟足下:廿三到京,于廿四发电,用“川密本”,不知足下能查得明白否?连日为足下之事,请大总统特下赦令,又请黎副总统取消通缉之案,幸目的均已达到。兹将程都督转来黎电,录请察阅,即此可见鄙人之苦心矣。至大总统听见鄙人陈述各节,甚为许可,日昨传谕,嘱鄙人函知足下,将各项成绩可以办至若何,具一条陈前来。譬如共进会成之处决无扰害治安为一项,如裁兵可以省饷为一项,种种界限手段效验,由足下自具说帖,寄由兄处转陈大总统,可以据以任命或委任,缘说歹话人多,有此则大总统易于措辞也。连前之表叙革命时之一书,分作一淘寄来更好。手颂勋安。愚兄述祖手启。十月二十九日。[174]

此函首句“廿三到京”与前引10月24日函首句“二十二入都”说法互异。查《大公报》“车站纪事”,洪述祖“由津晋京”是10月22日,[175]“廿三到京”一说不确。10月29日函首句表明,洪、应通电始于1912年10月24日,使用的是“川密本”。“川密本”为洪述祖所掌握,洪别号“观川居士”,故称所用电本为“川密本”或“川密电本”。由10月29日函可知,洪在沪“公干”期间已将“川密电本”交与应夔丞,回京后便开始互通密电,洪之第一电即前引询问“蟹买寄否”之电。应夔丞后来因刺宋案被捕,从其宅中也搜出了该电本,封面书有“川密电本”四字,系洪述祖字迹,内第一页右上角盖有“洪氏观川居士沽上草堂之印”十二字阳文篆字图章。[176]洪述祖在沪与应夔丞接触不久便将“川密电本”交与应夔丞使用,说明其时二人已经走得很近,且在二人关系中,洪述祖处于主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