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洪秘密南下调查“欢迎国会团”(第2/2页)

第五句“顷读《民立报》所载”云云,是指1月25日《民立报》所登一则专电,内容如下:

闻内务部秘书洪述祖见袁总统不悦欢迎国会团,说袁出巨款,交伊赴沪,担任解散该团。昨已请假,不日南行。[53]

《民立报》刊登此电时,洪述祖实际上已经与应夔丞到了上海。应夔丞看到此电后,向“洪老伯”也就是洪述祖“询以究竟”。由于二人正一起调查欢迎国会团真相,应夔丞所询问洪述祖者,必非《民立报》所载洪“担任解散该团”是怎么回事,而是问洪“巨款”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见应对洪有无从袁世凯那里获得“巨款”十分关心,而洪则因为并未从袁世凯那里获得“巨款”,对《民立报》所言感到“茫然”。“幸事实相离”是指洪携“巨款”非事实,而不是指洪南下图谋解散欢迎国会团非事实。尽管《民立报》所载洪携“巨款”与事实不符,但该报能如此之快地获知洪南下消息及目的,应夔丞认为可能是总统府有人泄露了机密,因此第六、七两句,应夔丞一方面表示办理此事要“始终慎之”,另一方面要赵秉钧提醒袁世凯(也就是所谓“极峰”),在见客商量机密事情时,要注意保密。应夔丞的这一提醒让我们知道,解散欢迎国会团系总统府主动发起,同时也透露出“袁世凯与洪、应曾商量机事,事后恐府中人员泄露,故见《民立报》之专电而惧,告总理使专求总统注意也”。[54]所谓“机事”,即设法解散欢迎国会团。洪述祖见消息走漏,曾于1月29日致函《民立报》请求更正,谓“此次南下,与无锡荣氏结儿女姻亲,并无携袁款解散欢迎国会团事”,[55]然而这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洪述祖此次南下计一个多星期。1月31日,洪述祖离开上海。行前一天,应夔丞写了一份呈文与大总统,托洪述祖呈递,呈文名曰《制定宪法之必要》,专门阐述制定宪法应赋予大总统“解散议会之权”,呈文末并表示已经采取办法以达到这一目的。[56]2月1日洪述祖到达天津,2月2日返回北京。如果说南下调查欢迎国会团真相还只是洪、应二人阴谋对付国民党人的序幕或铺垫的话,那么,随着洪述祖回到北京,这一阴谋剧正式开始演出,且看洪、应二人,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之遥,是如何合演这一出跌宕起伏的“双簧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