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远征(第2/3页)

尽管有这些不快,但大家还是充满了信心。第一次战役结束了,十字军取得了胜利。收复耶路撒冷仿佛指日可待。布洛瓦的斯蒂芬写给妻子的信中洋溢着乐观之情:“我们5周之内就能抵达耶路撒冷了,除非他们能在安条克挡住我们。”

从尼西亚到耶路撒冷的主路有两条,一条沿着海岸线,另一条则直插烈日炙烤的内陆。阿历克塞建议他们选择靠海的那条,这样海军可以很容易为他们提供补给,但内陆的那条更近。尼西亚陷落一周后,十字军出发了。他们没有采纳皇帝的建议,毕竟这段征程已经够长了,最后的决定是把军队分成两部分。

究竟应当由谁来率领十字军?候选人逐渐缩减至两位:博希蒙德和图卢兹的雷蒙德。博希蒙德与拜占庭的向导关系很好,他担心后勤补给出问题,因此提议分头行动。雷蒙德对博希蒙德贪图荣誉的行为早已不满,此时乐得顺水推舟。

两支队伍装作不经意地错开了一天的行程,想要划清界限。而幸运女神再一次站在了十字军这边。失去了首都的基利杰·阿尔斯兰吸取了教训,这段时间一直在重整军队、签订协约,以便专心应对这次危机。他推测了十字军可能采用的路线,并精心策划了一次埋伏,袭击了博希蒙德。他认为所有的十字军都已经落入了他的陷阱。

博希蒙德的迅速反应阻止了一场彻底的灾难。他让骑士下马,围成一个大圈,保护那些非战斗人员,并派信使前去寻找雷蒙德的队伍。他们只知道雷蒙德大概的方位,不过只花了5个小时就找到了对方。与此同时,土耳其人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尽管他们的数量远超十字军,但重装骑士的防线很难突破。阿尔斯兰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轻装的弓箭手,移动迅速。除了少数人冒失突进了一次之外,博希蒙德的军队成功抵制了出击的诱惑,从而保持了阵形,避免了自己的毁灭。

雷蒙德军的到来让阿尔斯兰大吃一惊。形势完全逆转,土耳其人成了被包围的一方,被十字军里外夹击。在接下来的混战中,大部分土耳其人都被歼灭,剩下的一些则抛下辎重和财产逃走了。

这次胜利是雷蒙德和博希蒙德共同的功劳,它摧垮了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战意。阿尔斯兰认为十字军太强大了,无法阻挡,于是带走了沿途乡间的所有供给,并躲得远远的。在休息几天之后,十字军再次出发,他们计划穿过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附近的荒凉地带向东南前进。

接下来4个月里,在荒无人烟的环境中行军的东征者逐渐意识到,盛夏时分穿越炽热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土耳其人带走了几乎所有食物,路上的水源也少得可怜。更糟的是,尽管酷热难当,但十字军不得不身穿盔甲,以免遭到埋伏。在驮畜开始死亡后,随军的羊、猪甚至狗都被暂时征用。许多骑士不得不走路前进,让马去背负物资。一些受伤的士兵也只能留下休养。65

唯一保持士气,让十字军坚信自己受到了上帝保佑的事情,就是他们不断的胜利。抵达托罗斯山脉关口时,一批不属于基利杰·阿尔斯兰的土耳其人想要阻止十字军。博希蒙德几乎单枪匹马就搞定了对手,他直接冲向对方的埃米尔,并在决斗中轻松获胜,令土耳其人为之胆寒。他们四散逃窜,之后再没有试图阻挡过东征。

这次决斗最大的获益者是博希蒙德,他在战争中的声望开始超越雷蒙德。与土耳其人交锋的耀眼表现在当晚被添油加醋传遍了整个十字军,而偶然出现的彗星又被许多人解读为博希蒙德崛起的征兆。博希蒙德觉得这是一个趁热打铁的好时机,就派外甥坦克雷德和一些小贵族离开大部队,去解放附近的几座城市。随后,他又把这些城市逐次交还给阿历克塞,以展现他的诚意,并暗示皇帝他还是有资格担任大统领的。

戈弗雷的弟弟鲍德温受此启发,也离开了大部队。表面上,他是去寻求附近的亚美尼亚基督徒的帮助。不过在获取补给的同时,他也利用当地的政治环境,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在大亚美尼亚(Greater Armenia,位于现今的土耳其东部)的首都埃德萨,鲍德温和他的部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里的统治者是一个名为托罗斯(Toros)的老人,他是周边土耳其人的封臣,却无比期盼自由。由于他没有子嗣,所以愿意收鲍德温为养子,只要鲍德温愿意用西方的骑士为他撑腰。鲍德温迫不及待地同意了。几周后,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托罗斯被推翻,鲍德温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并将之命名为埃德萨伯国。这是基督徒在中东建立的四大国家之一,它们被统称为十字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