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十字军国家(第3/5页)

实际上,鲍德温很清楚,他们只是被海量敌人包围的少数派。面对数以千计的敌军,他们通常只能召集几百名骑士。那些绝处逢生般的胜利总让人感觉他们是无坚不摧的斗士,但穆斯林讨伐异教徒的圣战注定将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他们身处其中其实无比脆弱。

唯一的希望就是从西方招募新兵,对耶路撒冷王国而言幸运的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空前成功就是最好的广告。戈弗雷统治的时间太短,没有看到宣传效果,但鲍德温一世却欣喜地得知新兵正在增援的途中。

新加入的十字军战士,有些可能是没来得及赶上主要的征程,还有些则是心存疑虑,想先看看东征能否成功。热那亚共和国和比萨共和国的海军就曾承诺加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他们的准备过程还包括造船,因此直到1101年才出发。原来十字军中的少量掉队者也加入了他们,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不幸的布洛瓦的斯蒂芬。他逃回家中,被人们视作懦夫,妻子和教皇命令他立刻出发回到军队,去完成自己的东征誓言。

通过船只抵达耶路撒冷的先头部队,让戈弗雷有了足够的实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守住耶路撒冷。而绝大部分增援则是通过陆路赶来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像是重复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军队由米兰大主教和布洛瓦的斯蒂芬率领,后者与皇帝阿历克塞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所以轻易通过了拜占庭的领土。在尼科米底亚,他们遇见了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并决定稍微绕一点儿路去救博希蒙德。他成了土耳其人的俘虏,整个基督教世界都面上无光。

斯蒂芬和雷蒙德都激烈反对这个计划——无论是出于战斗经验还是个人原因——但军队决心已定,因此他们一直挺进到安纳托利亚腹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土耳其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因为没有认真考虑联合邻国抵抗十字军,损失惨重。这一回,他决心不要让结盟带来的琐碎口角坏了大计,狠狠回击十字军。他联合了附近的土耳其埃米尔,小心翼翼地把过于自信的东征者引到了他精心选择的地点。几天后,他报了近4年之前的一箭之仇,十字军遭到了疯狂屠杀。

斯蒂芬、雷蒙德和米兰主教等人侥幸逃脱,他们或许尝试过通知后续部队,但消息没有传到。所有的东征援军都在抵达安条克之前被歼灭了。

如果他们能安全抵达耶路撒冷,鲍德温就有足够的实力把疆域扩张到更利于防守的天然国界。然而现在不可能再去大规模进攻对手了,鲍德温明智地选择了巩固现有的领土,这很乏味,却很关键。

最重要的任务是保卫海岸线。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太多了,土耳其人和埃及人都能通过它们入侵,因此必须逐步削减其数量。最重要的港口是阿斯卡隆,埃及军队可以借此肆意掠夺临近地区。如果鲍德温可以占领它,埃及军就得经由陆路穿越炽热的西奈沙漠(Sinai Desert),才能抵达基督徒的领土。

耶路撒冷王国的北边领土,很大程度上由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守卫着。这意味着剩下的威胁主要来自阿勒颇(Aleppo)和大马士革,这两座城市是土耳其军队袭击的主要策源地。

鲍德温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让封臣们合作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坦克雷德尤其棘手。这位自称的加利利亲王被鲍德温任命为安条克摄政,却拒绝给予国王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他忙于扩张安条克公国的领土,不愿意把自己的军力派去为了虚无缥缈的大局冒险。

坦克雷德显然是没希望了,所以鲍德温决定把他换掉,办法很简单,就是付清博希蒙德的赎金。这位诺曼亲王在土耳其监狱里已经待了3年,他越来越沮丧,因为除了无能的十字军战士和米兰大主教外,没人有兴趣救他。鲍德温希望博希蒙德能感谢他,甚至与他合作,但他很快就失望了。

博希蒙德曾经对基督徒的东征事业贡献良多,但如今他的摧毁力同样巨大。起初,他请埃德萨伯爵一同突袭附近的埃米尔,联军却被杀得大败,伯爵也被俘虏,导致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处境危险。而博希蒙德没有试图弥补损失,而是抛弃了安条克公国。他任命外甥坦克雷德为摄政,之后返回欧洲去招募新的十字军。

他高兴地发现自己现在是个名人。十字军的故事,尤其是博希蒙德的功绩,已经在口口相传中成了传奇,欧洲各国争相表示对他的欢迎。在意大利,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向他欢呼的人群。在法国,腓力一世招他为女婿。他的人气太高了,以至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担心太多贵族随他而去,拒绝他踏上自己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