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克莱尔沃的火种(第2/2页)

在乡下,影响甚至更加惊人。伯纳德在法国东部进行了巡回演说,并委任助理帮忙传播消息。他的说法与乌尔班二世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因为耶路撒冷目前仍然在基督徒手中,所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解放耶路撒冷的动机已经不再适用了。伯纳德把重点放在了拯救圣地这件事情本身的重要性上。东征是一次救赎,一个行使上帝职责而涤净罪孽的机会。在伯纳德令人难忘的描述中,它是因为这一代人足够幸运,才有机会赢得的“不朽徽章”。这次东征不仅是一次全副武装的朝圣,也是在用长剑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法国人民对此深信不疑。弗泽莱的演讲结束后几天,伯纳德写了一封沾沾自喜、言过其实的信件,向尤金三世通报了自己的成功。他吹嘘道:“你下令了,我遵从了。我发表演说后,十字军战士很快就多得无穷无尽。乡村和城镇如今已经空无一人。”

尽管伯纳德如此夸口,但他很清楚自己正在拿声誉当作赌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已经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确保它不要变成一场闹剧就成了他的责任。他特别注意避免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他把犹太人称作“《圣经》的活文字”,因为他们的流离失所提醒了基督徒耶稣所受的苦难,并小心翼翼地强调不要迫害他们。伯纳德表示“在基督徒君主的统治下,他们处境艰难”,与基督徒类似,他们等待着被解救。

然而,迫害又一次发生了。一个名叫雷杜夫(Radulf)的西多会修士进入了德意志布道,呼吁人们对付犹太人。从多个方面来看,这种行为都令人恼怒。教皇尤金三世特地禁止了在德意志宣扬东征,因为他需要德意志国王帮忙,重新掌控罗马。愤怒的伯纳德向莱茵兰写了多封书信,勒令那里的人停止攻击犹太人,但这一次他的要求被忽略了。直到伯纳德亲自来到德意志,公开抨击雷杜夫,才终于恢复了秩序。

这位魅力十足的院长出现在神圣罗马帝国,或许阻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但却让东征的热情席卷了全国。伯纳德很清楚教皇不希望德意志组织十字军,但也不打算半途而废。既然德意志人民群起响应,那他就要正确地引导他们。

让德意志人参加一场漫长、危险的圣地远征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神圣罗马帝国,任何想要扩张基督教势力的人都可以去看看东部国境,那里有大量的异教徒部落等待着他们去感化。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德意志的大部分领导人认为,这比千里迢迢去恐吓穆斯林重要得多。不过尽管障碍重重,伯纳德还是照常取得了成功。

对康拉德三世而言,这完全称不上好消息。由于教皇尚未给他加冕,康拉德三世理论上还只是德意志国王,这既有些尴尬,也存在着政治上的危险性,因为这影响了他在国内的公信力。作为补救,康拉德曾许诺尤金三世帮他夺回罗马,作为加冕礼的答谢。他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国内贵族们因为东征的言论而分心。

他的第一直觉是忽视伯纳德。1146年秋天,当热情的修道士请求与国王一叙时,康拉德以时机不太合适为由拒绝了。但伯纳德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发的人,而且德意志的神职人员都请求他不要放弃。终于,康拉德不情愿地答应在圣诞节接见他。

国王毫无抵抗之力。伯纳德把自己的口才发挥到了极致,令在场的许多人感动落泪。在讲话的最后,伯纳德详尽地列出了国王的诸多愿望——富强繁荣的王国、美丽的妻子、财富与享乐,并怒目盯着康拉德大喝道:你需要耶稣基督赐予你这一切,才愿意为他而战吗?可怜的康拉德崩溃了,他抽泣地说:“我做好了事奉耶稣的准备。”

当1147年年初伯纳德返回克莱尔沃的时候,他有理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两支由真正的国王率领的军队已经宣誓要为保卫圣地而出征,这完全归功于他。如果仅仅由几个贵族领导的第一次东征就取得了成功,伯纳德引领的这一次东征又将取得怎样辉煌的战果?

然而,一些潜在的麻烦也已经初露端倪。一群贵族向尤金三世请愿,希望履行自己的誓言,向帝国东部的部落发动战争,而教皇也允诺让他们发动“温德族”东征。随后,尤金三世又让西班牙人继续与西边的伊斯兰教势力斗争。因此,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同时向三个方向发动了进攻,存在着力量分散的危险。

不过在1147年年初,这些忧虑显得遥不可及,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十字军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叙利亚收复埃德萨。他们训练有素、指挥有方,与前辈们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可以得到已经在那边扎根的友军的协助。如果上帝眷顾这批十字军——伯纳德对此信心十足——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