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狮心王(第4/5页)

这次遭遇战是决定性的。“狮心王”凭借一贯的武勇,似乎纵横战场无处不在。甚至连医院骑士团不服从命令擅自离队出击,也被他借机利用变成了自己的优势。理查当即命令全军跟上发动总攻,给萨拉丁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次胜利没有摧毁萨拉丁的战力,却严重影响了他的声望。伟大的伊斯兰教领军人物在关键的一战中被基督教国王击败了。真主是否已经不再偏爱他?萨拉丁之后再没有冒险与理查开战。

英格兰国王本身也处在十字路口。尽管他取胜了,但敌军没有伤筋动骨,进军耶路撒冷的困难也没有改变。路上仍然埋伏重重,缺少水源,而耶路撒冷在战略上则属于孤立点,无法得到海岸的有效保护。明智的选择是巩固已有的战果,而不是冒险去攻打一座自己很可能守不住的城市。然而,耶路撒冷是每个十字军战士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此刻来到这里的原因。声名赫赫的“狮心王”很难开口宣布自己不打算拯救耶路撒冷了。

遵从头脑还是心灵?理查难以抉择,于是他试图通过一场惊人的联姻来解决问题。苏丹的弟弟可以迎娶理查的妹妹,然后共同统治约旦河西岸的领土。两位伟大的对手可以结为亲家,并建立一个和平的王国。

这个计划能否实施本身就不确定,理查也没有问过自己的妹妹。对她而言幸运的是,由于在丈夫必须改信基督教这个问题上无法让步,双方最终没能谈妥。在和谈期间,理查忙于修建堡垒保护雅法和已经征服的其他沿海地区。在士兵的压力之下,他于1192年夏末勉强进军了一次耶路撒冷,但持续的暴雨和冰雹让前进变得几乎不可能。

此时,军队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分歧。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头一次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攻击耶路撒冷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理查一旦回国,就不可能再守住那里。若要更好地利用资源,不如进攻阿斯卡隆,从而将萨拉丁的领土切割成埃及和叙利亚两部分。另一方面,军队大部分人认为这样的计划是一种暧昧的异端邪说,无法理解为什么不把全部精力放在攻占耶路撒冷上。

理查本人也举棋不定。他知道骑士团是对的,但解放耶路撒冷的誓言犹在耳畔。更糟的是,他得到消息称腓力二世正在积极谋划夺取他在法国的领地。他在巴勒斯坦待得越久,自己的王国就可能遭受越大的损害。但如果他现在起程回国,那么东征的一切都将付之流水,内战毫无疑问会爆发。

在巨大的压力下,理查宣布他将待到下一年的复活节,在此期间“伺机”进攻耶路撒冷。这个含糊的说法原本是为了给不进攻耶路撒冷留下余地,但他立刻明白了局势:全军上下压倒性地认为应该立刻解放耶路撒冷。面对群众的压力,理查屈服了,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

这段征途证实了他最糟糕的猜测。萨拉丁提前做好了准备,给城市周边所有的水井下了毒,十字军差一点就重蹈了哈丁之战的覆辙。理查再也不愿继续了,他对军队表示,理智的选择是抛开耶路撒冷,进攻埃及。如果能够成功攻破萨拉丁的大本营,耶路撒冷自然就会陷落,而且很容易守住。如果军队坚持要继续进攻耶路撒冷,他也可以奉陪,但是不再担任领袖。圣城是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他愿意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他无法承担责任去牺牲如此多优秀的基督徒,无法带领大家展开这场注定失败的冒险。

理查真的筋疲力尽了。他病得很严重,而且从任何方面来说,他都已经竭尽所能。作为一名国王,他如今的职责是去看护自己的领地。

1192年9月2日,他与萨拉丁签下了正式的和约。十字军在海岸占领的地区仍归基督徒所有。为表示对“狮心王”的尊敬,萨拉丁还允许基督徒自由出入耶路撒冷朝圣。

大部分十字军战士都宣誓不抵达圣墓教堂决不罢休。利用这次和约,他们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但理查没有和他们一起。他曾发誓要让耶路撒冷重归基督徒的怀抱,所以这次不愿进城。对理查来说,这不是东征的终结,而是暂时的止步。他与萨拉丁最后的谈话透露的也是这个意思:会在打理好领地之后卷土重来。据说,萨拉丁的回应:如果耶路撒冷注定要陷落,他很愿意看到它被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征服。

对于十字军中最伟大的国王而言,这样的致敬并不为过。“狮心王”独力抹去了哈丁之战的耻辱,打碎了萨拉丁战无不胜的光环,让基督教重新控制了巴勒斯坦海岸。事实证明,他最大的敌人是那卑鄙的基督教盟友。如果十字军国家更加团结,腓力的敌对心稍稍减弱,很难想象理查会取得怎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