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朋友(代序)(第2/2页)

在这样的充斥着宋江式的“聪明人”和被称为“好汉”的“奴才”的历史与现实的“梁山”世界里,人们追求的,是“造反”和“招安”,这都是“最大的投资”:“造反”是为了成功以后“我当皇帝,我定规则,我收保护费”;“造反不成,就选择招安”:“给我分点成,让我和你一起享受你所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无论造反,还是招安,都会让“奴隶的时代”延续下去。

应该说,韩立勇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宋江”、“梁山好汉”和“梁山造反与招安”的解读,都是别开生面而深刻的。我从中看到了他的成熟:他终于有了一双鲁迅说的“会看夜的眼睛”。

但韩立勇并没有因此走向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这也是我写给另一位向我倾诉苦闷的大学生的一封信里所强调的:要相信人性、社会、人生总是丑恶并举的,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丧失对人的生命的美好、社会的进步的信心。不仅要有勇气揭示丑恶、反抗黑暗,也要善于从周围的生活,周围的人身上,发现、发掘美好的东西。我们当然不满于许多事情,但这种不满,应该成为鲁迅所说的‘向上的轮子’,即成为我们努力地去改变现实的动力,而不能把自己引向消极颓废,对一切失去信心。”(信收《致青年朋友:钱理群演讲书信集》)——这也正是韩立勇这本书里的另一个亮点:他在批判梁山世界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发掘其中的光明和美。

于是,就有了对宋江的独特解读。在韩立勇的眼里,宋江“是一个杀人狂魔,也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突围的斗士”。他说:“宋江的价值观念优劣暂且不管,但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风风火火地走过了一生。这种专注和执著,也是美的一种。”——韩立勇的这一分析,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意见;我却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他说,天津的流氓,人称“青皮”,在火车站为人搬运行李,他开口就要两元,对他说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还是要两元。反正认准了就要两元,死咬住不放,不达目的绝不放弃、誓不罢休。鲁迅由此作出一个判断:“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宋江大概就像天津青皮,其流氓精神当然不足效法,但他对自己选定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却是可以给人以启发的。韩立勇批判前者而有限度地肯定后者,其实就是要表达他自己的一种人生选择,就是人活着,必须有理想,有追求,这才能“激发人生的使命感”,并且为了实现生活的目标,“不计代价”,坚持到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叫“我命由己不由人”。难能可贵的是韩立勇还把这样的生活理想、目标,化为自己的日常生活里的具体实践,他的网络写作和本书的创作就是证明,而且如他所介绍,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也是我在十年前的通信里所期待的。于是,在这新的十年的开端,我对韩立勇又有了新的祝愿——

沿着你选定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无论外在环境多么恶劣,也绝不动摇,绝不苟且,绝不放弃!

钱理群

2011年2月24日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