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另类科举(第3/3页)

罗泽南潜心程朱理学达二十多年,深入的探究这些宋明理学大师的著述,他一生信守理学,创新地丰富和充实了理气论。

因此,在这两道考题之中,罗泽南以理气学的角度,对土地兼并、西洋诸学的理解,都写了下来。

第三天,经过左宗棠、谢享才、许祥光、李善兰、刘长佑五人评定后的几份试卷,便交道冯云山手中,这些都算答题出色的,最贴题的考生了,而考生名字,都封印着,还不得而知。

冯云山打开试卷,第一份不得不说,是一份标准八股答卷。先不说八股格式,单以冯云山这不大好的眼光,也能看出这笔字迹,实在是难得。

“夫天地万物,皆为理气!气化万物,理为主宰!”

“人性本善,性即理……心为身之主宰,心也者,理之次舍也!万物皆需使身、心、行、道四者合一,理为心性本体,心性与理气要合为一体,相辅相成。西洋诸学,可谓占理占气,是所谓优。如今帝国当抛弃满清朝之畏洋如虎,轻视洋又怕洋的观念,而是以夷制夷,取其长者习之,其短者恶之,励精图治,正己理气……”

看完这个,不用看名字,冯云山已经知道这必定是那罗泽南的试卷。挑开封印一看,果然,正是罗泽南。

不愧为一代大儒。

而后,冯云山又拿起第二份试卷,却是二份中规中矩的八股文,不过,其内容,却有建议中华帝国学习西洋进行改革,开展洋务运动的意思在其中:“帝国当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摹习西洋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民用品,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崛起于世界”。

而这两份八股文,一份文笔稍显稚嫩,一份却笔锋沉练,但内容却十分接近,都是觉着如今的华夏已大为落后西洋,主张取西洋之长,奋起直追。这不正是后世的洋务派的主张么?

冯云山解开封印,发现二人一人名为沈桂芬,另一人名为张之洞,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二人,这不正是日后的两位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一位是中央的决策代表,一位是地方的代表么?

尤其是张之洞,在几地的总督任上,做了三件大事,都影响着整个近代的华夏: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

此人才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可大用!原本以为还要锻炼几年,如今看来,可直接任用,大不了,先给给知县之类的练练手,冯云山当即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