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3/3页)

终于有一个靠谱的了。

等到已经月上中天之时,三百份试卷才批阅完毕。

崇祯皇帝捏着最出彩的这一份答卷,看着上面写着沈颢的名字,轻笑道:“来人。”

王承恩当即就躬身道:“请皇爷吩咐。”

崇祯皇帝道:“告诉田尔耕,让他派人去核实一下这个学子的信息,尤其是此人答卷之上所写的这二十余县的情况,实际情况与其所写有多少差别。”

等王承恩将试卷上的姓名和提到的县名记下来之后,崇祯皇帝又对温体仁和张瑞图道:“两位爱卿再看看此人的答卷,若是没有问题,朕欲以此人为今科状元。”

温体仁和张瑞图对于这份答卷的印象也很深刻,实在是对比其他答卷里边什么答案都有的情况下,这份有数据有事实,条理无比清晰的答卷实在是太出彩了。

只是此人答卷之中偏向法家的思想痕迹实在是太重了,一时之间,倒让温体仁和张瑞图感觉头疼。

如今崇祯皇帝干脆要指定此人为今科状元,两人心中难免就有些担心。

士子之间们扯蛋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

就像今天的殿试一般,考题只有区区三道,以后难免会有所交流。

当其他人知道榜首是个偏向法家的学子之后,会引发什么样儿的连锁反应,实在是不好预料。

斟酌一番后,温体仁便躬身道:“陛下,若是答卷内容传了出去,只怕此子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若陛下真要重用此子,倒不如先给个探花?”

崇祯皇帝笑道:“大浪淘沙,如果他连这一关都抗不过去,那也没有再培养下去的必要了。”

培养下去?崇祯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

崇祯皇帝想的其实很简单,这个家伙锐气太盛,试卷之中目无余子的气势一览无余。

偏偏这个家伙才十六岁的年纪。

这种人不好好打压一下,丫的就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等到以后太子用起来这种人能顺手?

反正崇祯皇帝不相信。

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刚死,这家伙就会成为下一个张居正,或者是司马懿那样儿的枭雄人物。

但是,崇祯皇帝是打算把太子用西汉时培养太子的模式培养一番的。

也就是说,这个家伙如果真的是个人才,以后就是给太子用的家臣。

现在不打压他一下,那什么时候打压?

至于说这个叫沈颢的家伙抗不过去打压怎么办,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反正大明人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