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事情不是这么算的(第3/3页)

反正不管怎么解释,最终的解释权是掌握在崇祯皇帝这种不要脸的人手里。

既然大明现在天灾这么多,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儿?而按照崇祯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看,上天示警的次数估计也少不了。

大明自己的麻烦都已经这么多了,那还留着建奴恶心自己不成?

所以说,不管是张惟贤还是温体仁等人,其实想法都差不多,趁早把建奴解决掉,专心应付大明内部的这些破事儿。

就算是天人感应,天子平定外敌,老天爷也得出于奖励自己儿子的目的,给上一段好日子过吧?

但是实际上呢?

从军备方面来说,大明其实不比建奴差,甚至于可以说是甩建奴几条街都没有问题。

现在的大明在军事装备上面可以笑着对全世界所有的军队说一句:大明不是针对谁,而是说全球的各位,统统都是垃圾。

当然,火炮火铳这些玩意有些地方借鉴学习了西方蛮子们的技术,那都是一些无所谓的细节,不要在意那么多。

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大明朝金銮殿龙椅上的那位爷,那些技术都是谁的?

谁要是敢说不是大明的,信不信那位爷洒洒水的功夫就把你能埋土里去?

除去了军事装备,就剩下兵丁的问题。

如果说是在天启年间以前,这事儿还真不太好说——毕竟自从土木堡之后的明军是个什么水平,大家心里都有点儿逼数。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自从崇祯皇帝先在京师城下怼了建奴一波,又在草原上连筑了十余座京观之后,当年随着洪武爷和成祖爷追亡逐北的那支强军就再次回归了。

老子天下第一,看谁都是战五渣,不服的尽管来比划比划,看看到底谁的刀子更快拳头更大!

有了装备有了强军,想要平定建奴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而且平定了建奴,张惟贤固然是落下了好名声,史书上少不了浓墨重彩的一笑记载,可是在场的这几个人,谁又不会被记下来?

就像是温体仁,后世一提起来,那可是在温首辅主政期间平定的建奴,这不就青史留名了?

郭允厚好歹也能混一个支应粮草,保障了大军后勤的美名。

还有崔呈秀,向建奴宣战就是人家完成的。

崇祯皇帝那就更不用说了,文治武功必然是远迈唐宗宋祖。

但是事情是这么算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