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2/3页)

虽然王永忠的话没有说完,可是在场之人心里都清楚,自己这些人就是猴,就是要看着那只鸡被杀掉,然后看看还有没有哪只猴敢乱跳。

在众人神色都有些戚然,王永忠干脆道:“罢了,罢了,还是去新明岛吧。”

一行十余人去新明岛的过程很顺利。

而且不止是这十余人,大明其他的选择了去新明岛的士子们的申请也很顺利。

不管是学政还是官府,都很快痛,直接将优待田等收回之后,就给开具了出海文书。

拿着出海文书往松江府去,然后等着郑芝龙什么时候从新明岛回来就把众人运送到新明岛。

去就去呗,去多少也不心疼。

反正崇祯皇帝觉得谁愿意去谁就去,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嘛。

大明朝人多的是,尤其是社学的存在,就注定了以后读书人绝对不会少,想要当官的更不会少,少个区区几百几千个脑袋瓜子进水的,有个屁的影响?

再说了,真当新明岛就是那么好混的了?

这些个蠢蛋都能想到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堂堂皇帝会想不到?

朱聿键有那个胆子敢随便更改朕的旨意?

现在真正让崇祯皇帝闹心的还是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天象失常,不是这里涝了就是那里旱了,总之是没有一个地方能让自己省心。

比如陕西。

自从上一次崇祯皇帝跑到陕西西安府浪了一圈之后,地瓜这种神奇的东西就开始了无止尽的蔓延,凡是能种的地方都给种上了。

百姓也想着自己能延年益寿。

幸好这玩意对于水份的需求不大,或者说比其他的诸如麦子一类的要小许多,所以哪怕是陕西接着旱也无所谓。

托建奴的福,尤其是那些在陕西死掉的建奴们的福,整个陕西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河道桥梁都被梳理的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不断的打井,这事儿不让建奴干,大明的百姓们自己挽起了袖子自己上,建奴要用在其他的地方。

老天爷不就是不下雨么,这些该死的贪官,总是不让皇帝陛下省心,惹得老天爷都降下干旱以警示皇帝了,真是该死。

只是皇帝再英明,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贪官们都杀官,且忍忍吧,毕竟皇帝做的已经够多了。

老秦人再一次发挥出了战天斗地的精神,不就是不下雨?老子打井取水,十米不出水就挖二十米,不行三十米,实在不行五十米也得挖。

总之就是不让皇帝陛下再操心了。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在陕西收买民心的那几波作法确实到位,不管是现场凌迟了沈修庭,还是炮决了倒卖粮食害民的知府,反正是成功的陕西的民心给心买住了。

再加上厂卫暗中散布出来的各种谣言,比如老天爷是因为朝中有贪官违背了皇帝的意思,所以才降下来灾祸警示天子;

比如皇帝为了陕西的灾民,一顿饭只吃那么一个菜一碗饭;

比如皇后娘娘为了能让陕西的灾民多吃上一碗粥,连自己的裙子都是露着脚面的;

比如皇帝把自己的内帑都拿出来向属国购买粮食往陕西运给灾民吃。

等等此类的谣言几乎三天两头的就能听到,而且花样推陈出新,让人不信都不行。

毕竟出自于段小荣和陈默等人之手,一个是进士出身的御用文人,另一个写小黄文《布木布泰秘史》那也是能让人身临其境的大牛人,编些这样儿的段子简直不要太简单。

陕西民间的热情很高涨,三边总督杨鹤很惆怅。

施凤来那个混账东西有什么牛逼的,不就是因为抱大腿抱的好,投了魏阉的门下,又事事顺着陛下的意思来,所以现在就成了九州岛第一任总督?

凭什么啊,论到拍马屁的本事儿,咱老杨要是拉的下脸,还有他施凤来什么事儿?

论到施政能力,自己堂堂的三边总督怎么着不比他一个高居庙堂的嘴炮党要强的多?老子能甩他八条街出去!

同样很惆怅的还有洪承畴。

自己不就是依着皇帝陛下的暗示多杀了些反贼?

现在三边总督杨鹤是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处处给自己找别扭,现在搞的自己恨不得上封奏疏外调到其他地方去算了。

当真是彼其娘之。

而且皇帝陛下也不是太讲究,当初暗示洪某杀俘的可是您老人家,现在您老人家去哪里了?

还记得延安府的洪承畴么?

陕西的杨鹤和洪承畴无限怨念,远在新明岛的朱聿键也是头疼不已。

还是吃给闹的。

一些个不知死的,把那长的挺好玩的小东西抓来吃肉也就算了,可是有些个混账东西本着吃啥补啥的精神,直接就把那小玩意的肝给吃了。

现在一个个的全都口吐白沫,拿着大粪汤子一顿猛灌之后,全躺床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