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让后世子孙能多败几年(第2/3页)

如果说崇祯皇帝不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属于天下间最尊贵的那个人,骂了他就算是谤君之罪,薛凤翔绝对会破口大骂一番。

要不是为了替你丫的办差,老子能让人给绿喽?

就算是被人绿了,也没有你这样儿当面提出来的不是?

更何况你丫的还想给老子安排几个宫女?

不管你有没有自己享用过,最起码老子就得把她们当成大爷给供起来,而且其中有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简直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的事儿。

见薛凤翔对于自己的好意敬谢不敏,崇祯皇帝也只得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把话题聊到了正事儿上面:“薛爱卿回头调集一些造船的工匠,随着郑芝龙去新明岛。到了之后,直接在岛上伐木造船,不要用我大明的木头了。以后大明造船的木头,也优先使用新明岛的。愿意去的,一人给一百两银子的安家费,等新明岛唐王他们那里有足够的造船工匠后,他们是愿意留在新明岛还是返回大明都可以。”

有了新明岛上的木头,还有煤炭的存在,大明自己的就可以省下了。

先可着劲儿的祸害新明岛上的资源,等再打下了其他地方,就祸害其他地方的资源,反正大明本土的资源能省就省。

这样儿不管后世的子孙们多不争气,败起家来也能多败几年。

没错,崇祯皇帝就是打的这么个主意。

新明岛,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不管唐王他们是走了多大的狗屎运才跑到了那里而不是原本计划中的印度,反正新明岛现在是归大明所有了。

连新明岛都归大明所有了,那岛上的一切资源自然也是属于大明的,不管是煤炭还是树木,甚至于一棵花花草草,全都是。

既然是自己的东西,那用起来就不用心疼,更不存在给钱的说法。

就算是要给,也是给朱聿键他们三个藩王一些好处和银子。

这样儿一来,大明用的煤炭是新明岛那个露天煤矿的,而运输煤炭的船是用新明岛上的木头造出来的,大明付出的只有一些人力成本而已。

然而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据锦衣卫统计的数据来看,大明现在的人口绝对是呈一个井喷的情况。

尤其是在经过崇祯皇帝鼓励民间生育的政策之下,未来的十几年之后,大明绝对能多出来近千万的壮劳力。

然后又能从这些人里面筛选出足够多的兵源,然后再去占更多的地盘,弄更多的资源回大明。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循环,而且是良性的循环。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完全可以靠着自己不断增多的人口,和海外无数的资源去占领全世界。

而本土的资源基本上就可以节省下来了。

比如说新明岛,有煤炭资源,有铁资源,有树木,有草原。

大明的煤炭和树木,还有铁矿,就可以慢慢的宣告停止开采砍伐了。

想了杨,崇祯皇帝干脆又把张惟贤给召进了宫中,给的指令也很简单:“命令郑芝龙的船队在新明岛上运输煤炭回来,同时搜寻新明岛上有没有铁矿的存在,有的话,可劲儿的挖了运回来。”

张惟贤不干了。

郑芝龙是海军南海舰队的提督,不是运输船队的船长。

而且最关键的是,郑芝龙现在麾下的南海舰队已经比东海舰队要强出一半儿还多,如果再继续给他加船加人,最后会不会尾大不掉?

到时候还不是自己这个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倒霉?

见张惟贤想的差了,崇祯皇帝便笑道:“郑芝龙的舰队不会再扩大了,而且东海舰队的规模则要进一步扩大到与南海舰队一般的规模,甚至于以后还会有西洋舰队,北海舰队等等,五军都督府的担子,不轻。现在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先让郑芝龙的舰队往大明运送煤炭和铁矿石,大明自己的尽量不要再开采了。这样儿的话,就算是后世的子孙败家,起码也有家底能让他们多败几年。”

崇祯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惟贤也没办法再拒绝了,当下只得躬身应是。

崇祯皇帝却又接着对郭允厚道:“户部还要单独成立一司,以后专门组织远洋船队,将海外的煤炭等资源运回到大明本土。”

郭允厚也不干了。

本来吧,谁也不嫌自己手中的权利太多,反而都嫌太少。

可是户部本身的事儿就已经足够多了。

户部是干什么的?那是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存在。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隶于户部的机构还有掌铸钱的铸钱局和宝钞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