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又被皇帝给坑了(第2/3页)

倪文焕道:“不征用民间之铁,却要征用民间之地。那铁路一旦开始修建,便需要另外重修道路,与现有的道路并不在一起,甚至于要离的远一些才可以。当然,民间之地倒也好说,自然有户部去操心,可是这达官贵人呢?”

洪承畴闻言,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若是贤弟说征用百姓之地极多,容易激起民愤,那愚兄倒还有些担心。若说是那些达官贵人么,倒也无妨。”

洪承畴当然有这个信心。

如果说激起民愤,那搞不好自己的脑袋就会被崇祯皇帝拿去平息民怨——前面陕西被砍的人头滚滚的那些个家伙就是明证。

但是说到达官贵人么,敢忤逆崇祯皇帝意思的不是没有,只是早都被崇祯皇帝给埋到坑里去了。

如今自己奉旨主持铁道部之事,虽然说得罪人的是自己,可是依着崇祯皇帝以往的表现来看,必然是不会让自己背这个黑锅的。

既然不用自己黑这个黑锅,那得罪了人就得罪了吧,反正这些人记恨的也只会是皇帝陛下而不是自己这么一个区区的正二品尚书。

见洪承畴不太当回事儿,倪文焕便正色道:“兄长以为就是区区几个官员么?”

洪承畴好奇的道:“怎么说?”

倪文焕道:“单单是从京师到通州的这一段路,就已经修建了两个多月才能通车,而京师到山海关的这一段,现在连陛下交待的测量都没有完成,更别提京师到南直隶的这一段了。

当然,这部分是工部的事儿,兄长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目前这些事儿是宫里和内阁都要盯着,等兄长主持了铁道部,可就是兄长来盯了。到时候……

更何况,以后这铁路要往哪里修?不往哪里修?何处有站?何处没有?

若是涉及到哪位藩王的封地又当如何?

军用之时该如何调配?民用的又当如何?百姓用如何?读书人用又当如何?官府用又当如何?

总之,在小弟看来,这铁道部的事儿总是麻烦的很,兄长此行,倒真是要小心一些为上。”

洪承畴闻言,也不禁苦笑道:“既然贤弟都这般说法了,那愚兄也不瞒你了。”

说完之后,又是一声长叹,洪承畴才接着道:“如今愚兄在这延安府,其实也是寸步难行。虽然说下面的官员们并无怠慢之处,可是这三边总督杨鹤杨大人,却是对于愚兄有些看法,故而愚兄在这延安府也不太好混啊。”

倪文焕奇道:“杨大人?为何对于兄长有看法?”

苦笑一声后,洪承畴道:“还不是愚兄在对于叛军之事上与杨大人相左,杀戮过甚的原因么。”

倪文焕怒道:“杨总督好生糊涂!若不是兄长在这里施展雷霆手段,当真不知要几人造反几人称王了!”

随即又安慰道:“兄长勿忧,小弟这便上书弹劾杨总督!”

按下了大怒的倪文焕之后,洪承畴才道:“愚兄自认没错,可是杨总督也不见得就错了。平叛之事,本就在于剿抚并重,一味的剿,会失了民心大义,一味的抚,却又纵容了叛军,所以才有并重之说,否则的话,直接剿或者抚便是了,又何必说什么剿抚?如今贤弟已经是这延安府的知府,再不是京城的御史。更何况越级弹劾自己上官乃是官场之大忌,贤弟不可不慎。”

倪文焕闻言,便起身拜谢道:“多谢兄长指点。”

由于洪承畴急着进京,所以延安府该交接的所有事宜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又将倪文焕向其他的大小官员一一引见过后,洪承畴便向倪文焕辞行进京了。

到了京城左近,洪承畴却突然吩咐道:“绕道永定门,咱们也先去看看那什么铁路。”

管家洪有福应了,随即便命人向着永定门方向而去。

直到见到了永定门那空空的站台,还有四根长长的延伸出去,一远望不到尽头的铁轨,洪承畴才算是深刻的理解了这铁轨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之前的邸报和大明半月报上,虽然有些描述,却也是不清不楚的,没有眼前看来的直观。

也正是此时,洪承畴才理解了倪文焕所说的得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玩意跟直道其实差不多——反正不管是直道还是这铁道,只要弄上去了,别管啥样的田地,附近十步之内就别想再种庄稼了。

尤其是南方之地多为水田,更是不可能再种了,必须要隔离出一段的距离才行。

这样儿就不可避免的要侵占田地了。

更为操蛋的是,这玩意毕竟是铁做出来的,还不像是普通的直道那般能直接改个道。

这玩意要是想改道,估计得麻烦的很。

期间有多少人的庄子会被占?事涉多少百姓?多少藩王?

而且,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会经过一些人的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