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豪赌一把的洪承畴(第2/3页)

等到洪承畴谢恩之后,崇祯皇帝就笑眯眯的开口道:“洪爱卿对于铁路一事,有何看法?”

洪承畴暗道一声戏肉来了——今儿这个出戏,不好唱。

如果说自己的回答让崇祯皇帝满意,那没说的,自己这个新鲜出炉的铁道部尚书就算是稳了,以后再进一步,混进内阁也是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

如果说自己的回答不能让皇帝陛下满意,那么自己这个铁道部的尚书同样也稳了——老老实实的当一个传声筒,事事按照皇帝陛下的吩咐来干就行了。

至于剩下的,也只能是呵呵了——最起码,再进一步的可能性可就没有了。

想了想,洪承畴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铁道之事,首在于广。即我大明之地,皆应铺设铁路,及至每一州每县。其次在于速度。微臣昨日已经进了京城,于永定门站观察了半天之久,发现由京城至于通州,每天可来回两趟。尚不如奔马之速。然则毕竟是运送货物之用,已然超出平常甚多。”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示意洪承畴继续说下去。

洪承畴又接着道:“臣以为,若是速度得以提升之后,不论是运兵,甚至于是让百姓籍此物出行,都将大大的方便南北沟通。”

说完之后,洪承畴又咬了咬牙,干脆如果赌徒一次性押上所有家底一般的赌道:“臣以为,只要南北沟通之上方便,那南方再无现在这般局面。”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点点头,示意自己认可了洪承畴的说法。

南方之地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仗着商业发达,土地产出也极为稳定,所以向来就是对于北方有些看不上。

虽然说在战场上,北方向来是完虐南方,但是在经济、科举、百姓生活方面,南方又是完虐了北方的。

就像是南方能催生出浙党,楚党,东林党,还有复社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但是北方基本上都没有。

自从武则天把自己的儿子皇位抢过来自己干了之后,北方的原有将门,或者说关陇势力,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山东文官集团这种生物,还是呵呵一笑,算了吧。

这个问题,别说是崇祯皇帝自己本身便清楚,就连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文武百官,都清楚。

但是却从来没有谁敢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儿把这个问题捅破。

原因很简单,一旦捅破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人为的制造南北对立。

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而洪承畴现在之所以把这个话题给挑破,说白了还是赌一把。

反正依着崇祯皇帝现在对于铁道方面的重视,加上自己的忽悠,只要是南北沟通上的问题解决掉,那南方的问题也就不会再成为问题了。

而自己更可以借着忠心敢言的这个印象分,在以后争取下能不能入阁。

所以说洪承畴在赌,赌的就是崇祯皇帝现在对于南方也不满意,更赌上崇祯皇帝对于铁道部有足够的重视。

崇祯皇帝对于洪承畴的这种心态,其实心里也是有数的。

就像是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起点一般,有多少人是抱着火了包养嫩模不火下海干活的心态在写书的?

虽然说大部分,甚至于百分之八十的作者都避免不了下海干活的命运,可是总有那么一些顶尖的作者实现了当初包养嫩模的豪言壮语。

当然,还有很多就是不上不下,钱有的赚,饭也有的吃,可是想要包养嫩模,钱还是不够。

洪承畴现在就是这种心态。

赌一把,赢了,自己就能把这个铁道部揽在手里,甚至于以后争取入阁。

输了,撑死了就是当个傀儡尚书,再或者是回家种地。

而洪承畴就算是有回家种地了,那也叫致仕,该有的好处一样儿都少不了。

甚至于只要这家伙主动提出来去新明岛上跟着唐王朱聿键他们几个混,那崇祯皇帝就得给更多的好处。

比如说大量的赏赐和升官,这些也都是应有之意。

毕竟现在新明岛上连太尉太师和丞相还都没有整明白呢——已经去了新明岛的那些人,没有合适的人选,而能够承担起太尉和丞相之职的人选,又没有人愿意跑到新明岛上去混日子。

洪承畴敢赌敢下注,崇祯皇帝就敢接,更何况人家洪承畴已经这般表态,就差把自己的一片忠心挖出来后让崇祯皇帝瞧瞧了。

呵呵笑了几声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好,不愧是朕看中的人选,爱卿之言,果然是老成谋国之道。”

洪承畴谢恩之后,崇祯皇帝又笑道:“爱卿以后这铁路,应该怎么个修建法为好?”

洪承畴道:“启奏陛下,臣未曾看过工部测绘的结果,不敢妄言于何处修建为上,但是臣心中,却也有一点儿想法。”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爱卿尽管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