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相看两相厌(第2/3页)

虽然说一样儿会被强制干活,可是有谁敢真的往死里用他们?

光是修建京城到天津的这一段铁路上面已经死了多少外族蛮子?

但是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洪承畴都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一句,没有一个大明百姓是死在工地上的!

所以在崇祯皇帝的心里,这天下人嘛,很自然的就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从温体仁为首的文官体系到以张惟贤为首的武将勋贵体系,都开始认同这一观点。

第一等的不用说,自然就是有着大明户籍的大明百姓。

只要是拿着大明的户籍册,上面写着是汉,够证明你是大明的百姓就行了。

至于跟你发生冲突的,别管有理没理,官府肯定是向着你的。

比如泉州的百姓打死了个红毛夷人然后被人告到了官府,通常的处置方式就是叫到官府骂上几句,然后塞些银子算赏赐,然后再把人撵回家去。

至于说官老爷们中间切了那么一个小银角,那还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大明的官兵杀的红毛夷人多了去了,什么时候说过不许大明百姓杀了?

没这个理儿。

至于说像建奴一样偏向洋大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厂卫那些个鹰犬一旦发现了这种事儿能笑死。

当然,如果户籍册上写的是色目人,那就另当别论了——官老爷们可是执法不阿的,陛下说过,要有法必依嘛。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要不要哪天把朝鲜和琉球给弄到手里以后,直接就给他们个一等公民的身份?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凭什么?

如果说这两个小国一吞并了就给了一等公民的身份,那以后其他吞并进来的怎么办?

更不用说原本就已经有了大明户籍,上面却不是汉而是其他族的那些百姓了。

现在想要把上面的民族一栏改成汉都快想疯了——崇祯皇帝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就要求天下官府重制户籍民册,加上了这一条。

至于说当时就使了银子或者其他的方法蒙混过去而改成了汉的,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同时也暗示底下的官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语四六级考试不是说说玩的,这玩意已经准备在崇祯六年的时候正式开始考举了,而且一年两次,春秋各一次。

而应试的人群就是那些户籍民册上面民族那一栏不是汉的,或者说想要取得大明户籍的人。

通过了四级的人,可以申请加入大明的户籍。

已经有大明户籍并且通过了六级的人,可以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

四级的要求很简单,能读通顺四书五经,能够熟知大明律,背下大诰,基本上就能过关了。

至于六级,那必须得能写八股文章,别管好坏,至于其他的文体,也都得能写才行。

至于说考试的时候会出些什么样儿的题目,出些什么样的文体来测试,那就只能看当年的主考官心情了。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让崇祯皇帝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真有朝一日,朝鲜和琉球献土来归,那就给他们个四级免试,发个大明户籍册子完事儿。

至于想要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过了六级再说。

然后温体仁和孟绍虞表示老大您真是太英明了,就应该这么干,不能让那些个蛮子们轻易的混进大明,更不能让他们轻易的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

至于说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中原皇帝的根基是这万万汉人,不是其他的。

再说了,又不是没给你改成汉的机会,随时欢迎来改。

然后,崇祯皇帝的目光就投向了福建那边。

澎湖啊,澎湖湾啊,外婆的澎湖湾啊,现在让西边的那些个半兽人给占了,还筑上城了,这算怎么回事儿?

没说的,必须得怼死他们,现在就看郑芝龙他们的了。

崇祯皇帝很想来个御驾亲征什么的,可是想了想海上作战的不确定性,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毕竟在海上作战跟在陆地作战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不仅仅是拼谁的船大炮粗,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而崇祯皇帝最近暗骂老天爷的时候比较多,估计给面子的可能性不太大。

至于说陆地上面作战,别管是步卒还是骑兵,也别管是拼刀剑还是玩火铳火炮,崇祯皇帝完全有资本看着现在地球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或者任何一个国家说,朕不是针对谁,而是说你们统统都是辣鸡。

没错,崇祯皇帝就是这么有底气。

毕竟拼骑兵,大明朝当年也是北驱蒙元入朔漠的狠茬子。

拼步卒,有着火铳火炮支援,有着铁路支援的大明不管是武器产量还是人口数量上都是当今世界的扛把子,说别人是辣鸡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