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崇祯六年的异象(第2/3页)

但是问题在于,那是别人家的皇帝,不是崇祯皇帝这位爷。

这位爷最擅长的是什么套路?

老天爷发怒了?那肯定不是因为朕的原因啊。

你们想,朕是天子,老天爷的儿子,这个没毛病吧?

朕也不是什么昏君暴君,说一声爱民如子也没毛病吧?

既然如此,老天爷会因为朕而降下蝗灾?

可是老天爷还是降下了蝗灾,那是因为什么呢?

肯定是因为大臣之中有混账啊,他们在挖大明的墙角,在虐待老百姓,在给朕挖坑想要埋了朕。

所以,老天爷才降下了各种各样的灾祸来提醒朕和百姓,一定要注意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要擦亮眼睛,揪出那一小撮想要给大明敲丧钟的不法之辈。

嗯,您老人家说的真有道理,俺们都无言以对了。

温体仁和郭允厚头疼的原因也在这里。

虽然说崇祯皇帝再怎么发火,再怎么抓那些意图对抗天威的官员们来杀着玩也轮不到他们两人头上,可是最后跟着吃瓜落却是肯定的。

甚至于温体仁和郭允厚都想过致仕回家算了,然后再花点儿银子运作一番,去新明岛上买块地玩,挺好。

可是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就得了,真要是谁敢在这个时候这么干,锦衣卫的诏狱会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然后在面对着温体仁和郭允厚提出的要预防蝗灾的意见,崇祯皇帝表示很好,就应该这样儿做。

然后让温体仁和郭允厚想办法。

温体仁和郭允厚表示应该的,应该的,然后照样没什么好办法。

看着温体仁和郭允厚两个战五渣,崇祯皇帝表示自己有办法:“命天下各地官府明示百姓,发现蝗虫就捉了来,煮熟后晒干,十文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内帑出银子。”

蝗虫啊,高蛋白,有营养,一串蝗虫只有四个,卖五块钱,合着一块多钱一个。

真他娘的黑了心了!

但是没办法,一旦跟味道不错还有营养价值高这两个关键点挂上沟,这玩意都已经被吃到需要人工养殖的地步了!

至于说老百姓们捉的太多,崇祯皇帝表示没关系。

著名历史参考资料《唐砖》里边说了,楚国公云烨把晒干的蝗虫碾成了粉,然后卖给大唐的军队吃,然后大唐的军队还表示这玩意真香。

自己用得着跟李二那个蠢货一样去生吃蝗虫?还说什么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嗯,还有鸡鸭什么的,这玩意只能劝着民间去养,没办法强制,很蛋疼。

不过没关系,官府嘛,劝课农桑本来就是他们该干的活,把农桑换成鸡鸭也没毛病。

然后大明的官员们就接到了让人蛋疼不已的通知——由内阁和司礼监一起发下来的公文,要求各地官员现在就要投入到劝课鸡鸭的行动中去。

至于原因,就显得很搞笑——粮食不够,鸡鸭来凑,这些小东西都赶到野外去吃小虫子神马的,不用浪费粮食。

温体仁觉得连这么不靠谱的事儿都干出来了,就不在乎干点儿更没谱的事儿了。

于是温体仁转手就把顺天府和应天府都给卖了——祈雪。

崇祯皇帝觉得没毛病,反正都是这些个混账东西引的老天爷生气才搞出来的小冰河气候,那么要祈求老天爷的原谅自然也应该由他们去干。

所以在崇祯五年的十二月份,顺天府和应天府又多了本职工作外的另外一份工作——祈雪。

然后道士们就成了香饽饽——毕竟这事儿得找天上的神仙商量,得让道士们做场法事,把大家的意思转达给天下的神仙才行。

至于秃驴就算了,他们的老大在西边呢,离着中原太远了,指望不上。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祈雪真他娘的起作用了。

就在顺天府和应天府祈雪的事儿过去没几天,已经到了崇祯六年的正月,刚刚过完了一个没有雪的年,接着这雪就下来了。

只是这雪下的有点儿大,比崇祯五年的时候那场雪还要大——深二丈余。

崇祯五年的那场大雪才多深?四五尺而已。

崇祯六年的这场大雪直接把数值打着滚的翻倍,直接干到了六七米的厚度。

换个说法吧,崇祯皇帝他家是没问题,毕竟够高,而且扫雪的小太监什么的也不敢让雪堆那么厚。

但是除了崇祯皇帝家里,京城都快被大雪给埋上了。

幸好温体仁和郭允厚在发现了雪深四五尺还没有停的时候就已经寻了张惟贤,一起向崇祯皇帝请命,由京营和新军的士卒先行清理一遍积雪,否则怕会闹出大乱子来。

崇祯皇帝当即就拍板表示可以,让士卒们去替百姓干活是应该的——从百姓中而来的士卒们,最后还是要服务于百姓嘛。

当然,这个雪不能弄到城外就算完事儿了,京城不是有坑好的蓄水的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