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马六甲出事儿了(第2/3页)

刘兴祚在接到夏额哲的出兵请求时,其实是懵逼的。

最开始自己为什么带着四十万大军跑来了奴尔干都司?还不是因为这边有夏额哲他们搞不定的毛奴,据说人数还不少?

自己来了奴尔干都司这边都这么久了,也没看到有什么毛奴的存在,反倒是光看着夏额哲等人抓蛮子回来了。

然后夏额哲现在跟自己说遇到了搞不定的蛮子,不是毛奴,而是北山女真?在大山里?

刘兴祚能怎么办?刘兴祚也很绝望啊——自己带了四十万的大军是不假,可是问题在于捕鱼儿海这里正在修建陛下的行宫,还有二十万的百姓,扔下这些不管,自己带着四十万大军跑到古里河卫那种地方去?

可是就算自己愿意去,四十万大军也一个不留的全带去,刘兴祚也敢保证并没有什么鸟用。

那么多的山,蛮子们又那么分散,光凭四十万大军就想清剿干净?

醒醒,别做梦了,真要是有八十万大军过去还倒是有可能。

问题是自己上哪儿弄八十万大军去?

就算是有八十万大军,陛下能放心让自己带着?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个皇帝会心大到让自己带着八十万大军在外面浪?

故宋时的岳武穆是怎么死的?

刘兴祚觉得自己不可能这么作死,但是蛮子们又必须清剿——总之很头疼。

刘兴祚的头疼,夏额哲一点儿关心的兴趣都没有,毕竟蛮子抓到了也能只分一部分功劳,银子是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再说了,他老刘要是连大山里的蛮子都搞不定,枉称一代名将,干脆自己找个水坑浸死算了!

然后夏额哲就把之前跟孟繁星等人商量过的事儿写了奏章,快马往京城和九州岛送去。

对于夏额哲的要求,施凤来仅仅是微微一笑,然后就命人去找幕府商量这事儿了——瞧瞧,你们去大明赚钱的机会又来了,赶紧再弄一批倭国的武士去奴尔干都司当监工。

当然,大明要太多的监工没有什么用,所以虾夷奴还是得继续弄,越多越好,奴到付货,一手交奴一手交福寿膏。

施凤来这么干当然没有问题,毕竟这家伙是九州岛总督,跟幕府的又勾勾搭搭的,干什么事儿都方便。

而且最近德川家光不知道是想明白了还是脑袋坏掉了,甚至于隐隐约约的透露出想要跟着施凤来学习的意思。

但是朝鲜那边儿就没这么简单了。

不同于倭国,朝鲜那边是要走正规手续的——夏额哲要先递贴子给鸿胪寺,然后这事儿还得经过户部和内阁,然后再到崇祯皇帝的手里。

之后等皇帝陛下同意了,这事儿还得再回到鸿胪寺,然后再到朝鲜那边,等朝鲜再按照规矩折腾一圈之后,再把人送到奴尔干都司。

毕竟朝鲜向来以大明爸爸的孝子自居,什么事儿都想着向大明爸爸学习并看齐,这种官场规矩和手续学习起来简直不要太快,办事儿的速度会慢成什么鸟样儿就可以想象了。

但是绫阳君李倧李松窗是什么人?

那是大明爸爸的孝子,一心为崇祯皇帝陛下尽忠的孝子,在得知大明需要大量监工的时候,就开始找到了自己家的大臣开始商量了起来。

商量的主题很简单——大明爸爸既然需要监工,那一定也需要大量的苦力,而苦力嘛,朝鲜缺不缺?

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缺啊,大明爸爸有需要,朝鲜作为孝子,怎么着也得派人去给爸爸干活不是?

唯一的问题在于,要派多少人?派过去的人算是孝敬爸爸的?还是要跟爸爸收点儿银子?

这是个问题。

但是就像是绫阳君李倧的老丈人韩浚谦所说的一样:“大明之国,国力远非朝鲜小邦可以想象,不若直接遣使进京,通过鸿胪寺询问大明是否需要?若是有需要,则尽可以派人去,但是不需要提多少银子甚么的,天朝上国,自有赏赐。”

李倧点了点头,应道:“不错,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我朝鲜忠心伺奉,自然不可能亏待我等。既如此,就依韩大人的意思,遣使进京,看看大明究竟还有何需要。不论是粮食,或者是劳工,凡是我朝鲜能够效劳之处,必不推辞!”

对于朝鲜的那点儿想法,崇祯皇帝用屁股想都能想的出来——无非就是看着大明还是要脸面的,他们越不提钱,大明就越得给钱?

关键是现在的大明还真就得吃他这一套。

最起码得立起个牌坊来给别的国家看一看,告诉他们大明缺少劳工,凡是派遣劳工过来的,好处是大大的有。

对于曹化淳和马石所说的朝鲜其心可诛什么的,崇祯皇帝也只是置之一笑。

朕又不是不知道朝鲜其心可诛,现在还是在想着法儿的从大明这里占些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