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崇祯皇帝不开心(第3/3页)

如果说光是自己一个人,死了也就死了,可是自己家的孙子呢?根本就没有好好的陪过!

徐光启打算在最后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好好陪陪自己的家人,也算是对于自己的这一生有个交待——对于大明,徐光启自问已经尽忠,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

崇祯皇帝的一句爱卿辛苦了,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请辞的徐光启差点儿又动摇了离去的想法。

陛下待臣如此,臣唯有万死以报!

此时此刻,这就是徐光启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只是不待徐光启表态自己要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崇祯皇帝就直接开口道:“朕闻,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徐爱卿为了大明付出的太多,单纯的金银赏赐,不足以表达朕的感情。”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又接着开口道:“王承恩,拟诏,徐爱卿的爵位,许传九代,每三代递减。赏金万两,玉如意一对,宫灯一对,宫花两朵。”

崇祯皇帝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可是实际上,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徐光启,心里都明白一点。

真等徐光启死后,捞一个国公的封爵是绝对跑不了的——有的时候,身后的哀荣比之生前的荣光更为重要。

崇祯皇帝的话让徐光启直接跪下了:“陛下!陛下厚恩,臣无以为报!”

崇祯皇帝的赏赐不可谓不重,什么赏金万两和玉如意一类的玩意其实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可是爵位传袭九代,三代才递减的这个赏赐可就是太高了。

毕竟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到现在,封侯已经是最高的赏赐了,而且没有哪家是可以传袭的——基本上都是当代,或者许传三代。

像大明开国之时册封的,世袭罔替的那些个国公一类的爵位,更是一个都没有。

就连国丈家和倍受崇祯皇帝宠信的英国公家里都没有捞到,更别说其他的臣子了。

像徐光启之前虽然说已经封侯了,可是那个爵位毕竟不能传袭九代,这里面的区别可就大的很了。

毕竟能传爵九代,哪怕是后世的子孙再怎么废物,九代之内也是不愁的,而且一旦出现一个出色的人物,徐家再兴就是指日可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