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黑历史(第2/3页)

嘉靖二十八年,准备妥当的俺答汗直接带着大批的马仔来到大同军营外,“束书矢端,射入军营”,又把先前抢来的汉人放回去几个,让他们带话:“以求贡不得,故屡抢。许贡,当约束部落不犯边”。

至于说不同意会怎么样儿,大家伙儿的心里都还有点儿逼数,用不着说的太明白。

宣大总督翁万达把这事儿报给了嘉靖皇帝之后,一惯头铁的嘉靖皇帝再一次表示了拒绝——当小弟可以,互市别寻思!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汗兵临大同,大同总兵仇鸯以厚礼贿赂俺答,要求其绕过大同。

俺答汗是个讲究人,拿了银子就办事儿——八月,绕过大同的俺答汗攻破古北口,劫掠怀柔和顺义,兵临通州,直抵北京城下。

当然,就像是土木堡之变一样,大明上下对于俺答汗兵围京城并不是很担心——拖着丫的,然后各路勤王大军齐至了再怼死丫的。

然而俺答汗却突然停止了进攻,释放之前俘虏到的八名太监,让他们回去后给嘉靖皇帝带个话——我还是愿意认你当老大,只要你愿意跟我互市。

对于这种妥妥的真爱,嘉靖皇帝也终于感动了,或者说心里终于开始虚了——围绕着俺答汗的提议,经过廷议,最终采用了大学士徐阶的主张,含混答应了俺答汗的请求。

终于成功认下了老大的俺答汗也就退兵回师,安心的等着互市的开放,毕竟大明朝的信誉还是有的,说头铁就头铁,说互市就肯定会互市。

次年,大明于大同为俺答汗开设马市进行贸易,俺答汗对此十分高兴,在开市之日还亲到此地,向大明献上蒙古最高规格的“九白之贡”。

不仅如此,高兴不已的俺答汗还约束族人要严守秩序,并且要保证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得偿所愿的俺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甚至于将大明叛臣“芹及攀隆、得道等三十余人,械至大同塞下,纳译书于总督史道所。”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头铁的大明朝廷始终认为这是“城下之盟,岂不辱哉”,从而多有芥蒂。

当蒙古人提出以牛羊交换菽粟之时,大明朝廷又以“虏欲无厌,难以满足”为借口,将开设仅一年的马市关闭。

后来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说了,就像汤姆猫和杰瑞的停战协定被撕毁了之后一样,再一次的回到了三年一小打十年一大打的局面。

但是这一切又随着辽东老奴努尔哈赤的起兵而改变——掉链子的林丹汗怼不过建奴,干脆向西跑,然后又打算怼死当代的顺义王卜失兔汗顺便接收土默特部的族人和地盘。

后来林丹汗被崇祯皇帝给怒怼一波,别说怼死卜失兔汗了,自己还损兵折将,最后被建奴给怼死了。

当然,这些都是细节,不要太过于关心,重点在于头铁还小心眼,报复心极强的崇祯皇帝会不会突然之间再把土默特部的破事儿给想起来,然后顺便再搞事情?

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心里不太清楚,就连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朱纯臣也不太清楚,所以只能暗中命令阿敏和莽古尔泰放缓一些行军速度。

一连等了几天也没等到崇祯皇帝有什么表示,朱纯臣的心里也有些没底了——难道这位爷转性子了?还是根本就没有想起来顺义王的黑历史?

本着做一个忠臣良将的态度,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朱纯臣干脆选择了进宫去未见崇祯皇帝,好提醒一下崇祯皇帝别忘了土默特部的黑历史。

至于现在赖在京城不走的卜失兔汗会不会因此而倒霉或者把脑袋丢掉,朱纯臣表示并不在意——牺牲你一个,换取大家的军功,怎么看自知划算!

但是当崇祯皇帝接到朱纯臣打的小报告时,明显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土默特部?因为这个黑历史就弄死他?

开什么国际玩笑,朕的蒙古万骑里面就有卜失兔汗的五千骑兵,把这五千忠心耿耿的骑兵家人给弄死?

再说了,现在这些土默特的家伙们老实的跟猫一样,除了身上的膻味儿重了些,服饰打扮也因为要放牧而与汉民不同,剩下的还能找出来什么区别?

当然,一定要找的话也不是没区别——那红乎乎的脸蛋就是明证,大明内地的百姓脸上很少会出现那种像红苹果一样的嫣红。

还有就是土默特的牧民和卓里克图汗手下的牧民们还是更喜欢放牧而不是耕种,更喜欢称崇祯皇帝为天可汗而不是大明百姓们常称呼的圣天子。

除此之外,整个土默特部还有卓里克图汗的手下基本上已经找不出来多少与大明百姓不同的区别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翻人家的黑历史?人干事儿?

更何况,在崇祯皇帝看来,当初嘉靖那家伙虽然头铁,但是脑子明显不怎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