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口含天宪,兴亡继绝!(第3/3页)

莫思巴图尔汗再一次扔下了自己的马仔跑路,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像上一次那样逼迫牧民那样让这些骑兵投降,而是选择了把这些精壮骑兵都送去见长生天!

不是崇祯皇帝不想接受这些骑兵投降,而是剩下的伤兵足足近八万之众!

自己手里的骑兵才多少?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十万而已,这八万之众的鞑靼骑兵投降后一旦闹事,光凭自己手里的这十万人怎么镇压?

现在可不是讲究什么人道主义的时候,哪怕是大明缺苦力都已经快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地步,崇祯皇帝还是决定杀光眼前这些蛮子!

崇祯皇帝自己心里也清楚,像某些小说里常的“就算几万头猪也怎么怎么样”这种屁话根本就不适用于战场。

八万头猪再凶残,也绝对比不过八万骑兵,哪怕这些骑兵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从一开始的近十五万对上巴图孟克的三万,这八万骑兵基本上都处于划水的状态!

十万骑兵对八万,根本就没办法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说白了,这十万骑兵最后可能会损失惨重!

至于莫思巴图尔汗,崇祯皇帝暂时没有顾得上,已经没有了多少人的莫思巴图尔汗就算是跑的再远也没有什么鸟用,只要大明不停的追杀就行了。

失去了大部分兵力的莫思巴图尔汗再想像之前那样袭扰大明的军队?想多了!

虽然说想要袭扰肯定是可以的,而且大明还得被动应战,但是当大明以千户所以上的组织一起行动之时,哪怕是莫思巴图尔汗带着的全是骑兵也得好好合计合计!

更何况,只要莫思巴图尔汗还没有死彻底,他就是自己不停扫荡鞑靼草原最佳的借口!

当然,这片草原肯定不能再称之为鞑靼草原了,以后这里的官方称呼就是勒石草原。

不要问这个有些不伦不类,也不太好听的名字是怎么出来的,因为这是崇祯皇帝在想到了勒石燕然这四个字后就迸发出来的想法。

而身为大明皇帝,崇祯皇帝天然就有权利可以给他想命名的一切命名——比如说把哪条河命名为杀胡河?哪座山命名为定胡山?

这就是身为天子和普通人的区别——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握秉乾坤,兴亡继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