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这些百姓究竟该怎么办?(第2/3页)

许显纯的话说完,崇祯皇帝的脸色就已经不是黑那么简单了,而是阴沉的快要拧出水来了。

按照最低标准来算,大明有五千个州府是没问题的吧?

平均到每个州府是一万人的话,这就是五千万?

这还是他娘的最低标准……

五千万人里面去除老弱和女人不计,剩下的青壮男子总得有个一千万到两千万之间吧?

多好的劳动力啊!

原来铁道部跟工部为了抢蛮子,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为的不就是干活的苦力多了,自己部门的工程进度能加快,好在皇帝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问题是,这么多年加起来弄到的蛮子又有多少?在俘虏那四十万鞑靼人之前,这个单位最多最多也就是百万!

现在自己的眼前就有十倍于彼的青壮可以利用,当真是彼其娘之!

指了指桌子上的酒壶示意许显纯倒酒之后,崇祯皇帝便再次低声向着身后吩咐了一句:“命薛凤翔,洪承畴和张瑞图过来。”

工部尚书薛凤翔,铁道部尚书洪承畴,外加交通部尚书张瑞图这三个家伙不是整天吵吵着人手不够用,抢人大战的官司经常打到内阁去么。

这下子好了,不用打了,一千多万人总该够他们用的了吧?

洪承畴等人到了之后,就见崇祯皇帝一脸悠哉的正在跟许显纯小酌,三人的心里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就怕自己家的皇帝又抽什么疯,让人不得安生!

指了指椅子示意三人坐下之后,崇祯皇帝便再一次指向了酒楼面对墙根处的那些百姓:“三位不是总喊着人手不够用么?这不是现成的?”

洪承畴向着崇祯皇帝拱了拱手后,苦笑道:“少爷,我们三个早就打过这些人的主意了,可是根本就不成。”

崇祯皇帝好奇的望向了洪承畴,等着洪承畴给自己一个解释,或者待会儿自己给他一个解释?

洪承畴斟酌着道:“少爷,现在我们招些人手倒不是招不到,但是来的大部分都是有田有地的普通百姓,打算趁着农闲之时赚些银子。对面儿的那些百姓,现在全都老老实实的等着顺天府的安排,或者说他们就是想等着顺天府能给他们分到土地,别管是哪儿的都行,就算是辽东或者奴尔干都司的也行。至于说去做工,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打算去,因为他们觉得没了土地不安稳,愿意去做工的了了。”

朕有一句麻卖批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很想骂人。

这种没了土地不安稳的思维就算是到了几百年后还是一个鸟样儿,只是从土地变成了房子,然后催生出一批天朝式丈母娘,抬高了房价。

问题是,不是说从故宋的时候就已经高度城市化,然后自由职业和小手工业者大行其道吗?

怎么大明还开了历史的倒车了?

想了想之后,崇祯皇帝干脆道:“如果给他们更高的工钱呢?”

就像是后世有句话说的那样儿,无所谓忠诚,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代价不够高。

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而且一杆子打翻了所有人,但是毕竟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眼前这些百姓也是一样,给的工钱少了不愿意,那再多给一些呢?是不是就愿意了?

洪承畴和张瑞图还有薛凤翔互相对视一眼后,才小心翼翼的道:“少爷,工钱给的更高,这支出的成本可就太大了啊?”

崇祯皇帝闻言,也不禁是老脸一红。

如果把工钱翻倍,肯定会有大量的人愿意去做工,甚至于不需要翻倍都可能会有很多人愿意。

但是就像是洪承畴说的那样儿,成本的支出可就大了去了!

户部这几年是有了些结余的银子,自己的内帑里面银子也不少,可是有个蛋用?

就像是崇祯十二年年末的浙江突然间暴雨一样,户部是不是得拿银子出来赈济?内帑是不是得拿银子出来收买人心?

谁知道崇祯十三年以及十三年以后是个什么鸟样?小冰河气候一直持续到哪年来着?

更何况,还有一个不断烧钱无度的皇家学院……

一再扩充之后的皇家学院真的就是一个吞金巨兽,大笔的银子投进去,很多时候连个响都没有听到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但是指望一个初中时期起物理化学和数学就很少及格,高中读的是职高,大学是五本专科院校的程序猿皇帝去给皇家学院指一条明路出来,明显也是不太现实的事儿……

头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再一次揉了揉额头之后,才开口道:“朕估计外面这样儿的百姓应该有近千万之数,甚至于更多,就这么闲置着,实在是可惜了。”

所以你打算把锅扔给我们三个来扛是不是?

心中吐槽了一番后,洪承畴才斟酌着道:“要不然,请温管家过来商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