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人得看清楚自己才行(第3/3页)

至于孟绍虞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崇祯皇帝经常开恩科,那是属于额外的,不是常例,这种事儿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但是把固定的三年一次科举改为两年一次,那妥妥的就是自己的政绩。

无论崇祯皇帝是不是总砍人而导致官员不够用,都不会对这一点产生任何的影响。

最起码,这天下的读书人都得念着自己的好儿吧?

深深的呼吸了几次平息下激动不已的心情后,孟绍虞才躬身道:“陛下英明。若是把三年之期改为两年之期,既解决了频繁开恩科的麻烦,又解决了大明人才紧缺的问题。”

崇祯皇帝则是似笑非笑的道:“既然如此,那就打从崇祯十三年起吧,以后每两年一次科举。至于恩科,到时候再看情况决定什么时候加开恩科。朕的意思是,以后尽量减少恩科或者干脆就不开恩科了。”

今天这事儿就算是成了。

跟自己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为了不往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树上面挂,或者说出于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心态,自己可以砍人再砍人,挥舞着屠刀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现在不成了,大明这么好的环境,自己还能光举着屠刀杀?

杀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方法。

理论上来说,应该有无数的好方法可以解决大明的问题,自己犯不着在这种已经稳定了无数倍的基础上再大肆杀戮。

那不叫刚,那叫作死——人必须得看得清自己才行,不能小瞧了自己,也不能太过于高估了自己。

历史上多少牛人,就因为太过于高估自己而倒霉的?

帝辛是一个,杨二是一个,近点儿的正德同样也算一个。

就算不提这哥几个,那刘野猪够不够硬气?是不是比自己更有才?结果呢?

如果不是晚年下了罪己诏,他老刘家的江山社稷都快要不稳了!

崇祯皇帝看的很清楚,自己现在差不多就处于这么一个转型的阶段,不能再依靠着单纯的杀戮来解决问题了。

当然,这里指的是对内,至于对外,大明朝的百姓们不会关心自己家的皇帝又屠杀了多少外族。

他们只会关心自己的兜里是不是又多了几文钱,是不是能分到更多的地。

至于死了多少蛮子,没有人会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