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第2/3页)

无论是智库的推演还是五军都督府里面的军棋推演,都表明应该是奥则朗布和沙舒亚一起联手怼死达罗悉乔,而不是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一起怼死沙舒亚。

这他娘的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蛋疼无比的崇祯皇帝一边命人去传张之极等人进宫,一边命人将情报给智库送了过去。

虽然推算失误了,但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以后针对这样儿的情况再做出一定的改进。

比如说做好这三个家伙同归于尽的打算,或者某个家伙再突然死掉的打算。

智库的存在不就是针对这些无数的可能来进行推演么。

张之极看完情报之后也是蛋疼万分:“陛下,常言到一山难容二虎,现在三足鼎立之势已经被打破,整个莫卧儿只怕会接着乱下去,直接达罗悉乔或者奥则朗布之中有一人败亡为止。”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对比起奥则朗布,朕更希望达罗悉乔能够在这场博弈中胜出。另外,云南和缅甸那边也要开始准备了,一旦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两人分出胜负,我大明就要直接派兵过去了。”

张之极道:“其实也可以先让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大军南下西进,直接威逼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两人,逼着他们两家罢兵休战。”

见崇祯皇帝点头,张之极便接着道:“两家一旦发现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大军南下西进,必然会休战后共同防御,我大明甚至于不需要跟他们打,只要这么拖下去,早晚也能拖到他们崩溃。”

这是?冷战?星球大战大明版?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诸位爱卿怎么看?”

卢象升躬身道:“臣还是坚持之前的看法。先拿下蓬莱大陆,然后再集中兵力,一举将莫卧儿推平,然后直接西进,拿下奥斯曼。”

李岩则是反对道:“若是依卢阁老的意思,稳妥固然是稳妥了,但是拖的时间未免太长了一些?”

卢象升道:“拖的时间长一些又能如何?阿敏和莽古尔泰大兵压境,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就得考虑到后方的威胁,不得不增兵,将大量的国力都压在军费上面。现在莫卧儿的百姓就已经有些四处烽烟的苗头了,只要继续拖下去,不怕莫卧儿国内不大乱。”

崇祯皇帝却突然开口道:“对了,北山女真部那边怎么样了?”

刚刚回来的王兴国躬身道:“启奏陛下,刘兴祚部已经向着极北之地推进,正在清剿极北往东的蛮子。”

张之极也躬身道:“若是依照刘兴祚部和夏额哲部的回报,只怕明年入冬之前,由大明京城直接向北,直到极北之地,便会清理干净了。到那时候,刘兴祚部便会再次与夏额哲部和巴特尔部分开,以三路大军的形式直接向西推进,剿杀一路上可能存在的蛮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心中却开始盘算起来。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这两个词其实都不算是什么好词,而大明现在的情况,其实跟这两个词形容起来差不多。

大明内部稳不稳?稳,稳如一匹老狗一般的稳!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矛盾都是被强制压下去或者转移了出去,而不是真的一点儿矛盾都没有。

现在大明的战场一共有三处,蓬莱大陆是一处,北山以北又是一处,非洲那边是一处。

虽然三线作战都没有感觉到吃力,甚至于还有余力开辟第四条作战战场,但是对于大明民间的影响也是实打实的。

就像是铁路的修建工作一样,眼下所有正在进行的工程,占比最多的就是军事用途的线路,而供给民间使用的线路却是少之又少。

还有粮食。

虽然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气温也在一点点的回升,意味着小冰河气候正在慢慢的结束,但是实际上,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大明最为头疼的问题。

之前是有南洋那几个产粮大户在支撑着,尤其是干掉了安南之后,更是跟发了一笔横财一般,可是现在呢?

随着移民实边的一点点落实,整个大明的人口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地广人稀现象,即便大明的百姓都在可劲生孩子也是一样。

地广人稀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闲置,而粮食从交趾等地运送过来之后,再想要往大明内陆运送,就得花费比以前更大的代价才行,除非是整个大明都铺满铁路。

然后问题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现在的铁路是倾向于军用而不是民用!

除了人口问题之外,官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了制约大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早在崇祯十八年的时候,国子监就已经单独划分出了大学,里面也不再是讲授为官之道,而是将皇家学院的那些分类科目拿来讲授,供学子们学习之后再进入皇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