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狗胆包天孟传定(第2/3页)

卢象升躬身道:“陛下英明,微臣与中极殿诸位学士已经商议过,也都看过了天津卫报上来的规划图,可以先许其拆除城墙,然后看其效果如何,再决定是否拆除其他地区的城墙。”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那就拆吧,回头内阁票拟了交司礼监用印便是。至于其他地区的,尤其是京城与南京的,还是不要拆了,无论如何,都要留下几座完整的城池给后人。”

卢象升躬身应了是,又将话题兜了回来:“那京城大学外迁一事?”

崇祯皇帝却道:“这事儿还是顺天府跟内阁、户部还有中极殿一起商议吧。看看怎么样对京城做出一个百年甚至于三百年的规划,保证一次施工到位,省得重复拆迁。若仅仅是糜费一些人力物力倒也罢了,惹得百姓怨声载道反而不美。”

等卢象升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对了,京城大学这几年的表现如何?可否符合中极殿与内阁、礼部的预期?”

卢象升躬身道:“因为第一届的学子还没有毕业,现在还不太好说。

但是通过礼部和国子监暗中在京城大学的调查来看,明经科倒也罢了,明律、明算、生物、医学、工业、化学等一众学院的学子,实在是与之前的科举学子有极大不同。

这些人在八股文章上的水平只能算是一般,充其量不过是三甲同进士的水平,甚至还多有不如。

但是这些人在其专业之上的造诣,却远超其他学子,更多的可以用术业有专精来形容了。

最为厉害的便是工学院的一些学子,他们用手工打造出来的某些器具,已经超过了机床所能打造出来的最好的器具,甚至比之将作匠的大将也差不到哪儿去。”

崇祯皇帝呵的笑了一声,工科狗嘛,里面诞生几个牛逼点儿的钳工难道不是很正常的?那些八级钳工打造出来的零件,连高精度五轴联动机床都搞不出来!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道:“若是如此,那是不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同样设立一所大学?比如南京,长安,洛阳?”

卢象升道:“其他几科倒还好说一些,进士科?”

崇祯皇帝道:“其他几所大学暂时不设进士科,只设专业类的课程,教授则是由京城大学的毕业生或者皇家学院里面告老的那些博士前去任教。”

卢象升琢磨了一下,便躬身应道:“陛下,不若微臣回去后与内阁众位同僚,还有礼部和中极殿诸位学士再商议一番?”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自然可以。”

卢象升一脸喜色的回了文渊阁之后,李岩等内阁一众大佬就已经知道这次商议的结果了——皇帝肯定是同意了将京城大学外迁的提议。

卢象升却又将崇祯皇帝提出来的大学之事跟李岩等人说了,众人一起犯起愁来。

什么事儿都是这样儿,上级动动嘴,下级跑断腿,崇祯皇帝上下嘴唇一碰就要再搞几所大学出来,但是对于卢象升等人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首先是这大学的选址问题。

崇祯皇帝既然提到了南京、长安和洛阳,那么不用想,新开的大学肯定是要在这几个地方里面挑,或者包含这几个地方的。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这几个地方里面挑,就意味着新建大学的数量只有一两所,那么挑选哪里为上?如果只新建一所大学,那么挑选南京是最为稳妥的,毕竟是大明的陪都,内阁八部在南京都有备份,谁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如果是两所呢?除了南京之外,洛阳和长安该选择哪里?一个东都一个西都,都是鼎鼎有名的存在,谁愿意自己落选?

就算是这一次干脆来个全选,一次性的新建四所大学,那么以后呢?以后又该选择哪里?

说白了,这事儿干得好了没什么,干得不好,就是得罪人的事儿,虽然说卢象升等人也不怕得罪了那些地方官员,但是总归没有那个必要不是?

沉默了半晌之后,李岩才开口道:“不若一次性就新建三所大学,南京、洛阳、长安三地每处一所大学。至于以后再扩建的话,估计最早也要五六年以后,等这几所大学的学子们毕业之后,足以任教了再考虑下一处大学的地址。”

被抓过来一同商议的国子监祭酒孟传定道:“教员呢?眼下这三所大学一旦成立,肯定不能差京城大学太多,哪里有那么多的教员?众所周知,皇家学院的那些教授知识渊博,但是能指望他们跑到南京、洛阳和长安去讲课?他们有这个时间?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能来京城大学讲课,已经是下官厚着脸皮去求了陛下的恩典,那姓宋的哪次见到下官都没有好脸色。倘若现在再让他们跑到南京和洛阳、长安等地的大学去讲课,那宋老匹夫非得把下官给生吞活剥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