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倭国内乱起(第2/3页)

直到再一次太阳西下的时候,最后一枚还在亮着的灯泡也不甘的闪烁了几下,最终还是熄灭了。

宋应星叹了口气,收拾完实验台上的东西之后,才对崇祯皇帝躬身道:“陛下,眼下实验出来时间最长的也不过是四个时辰,想要找到经久耐用的材料作为灯丝,只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道:“慢慢试验就是,这种试验本身就是未知的,朕有的是耐心,宋爱卿也不要着急。不过,朕今天来,是想跟宋爱卿讨论一下,将单纯的金属丝换成合金的会怎么样?比如用乌丝,掺入银或者铜的成份,然后再试验呢?各种各样的金属能不能像铅和锡,或者是铜和铅那样混合在一起呢?如果能的话,他们又会各自有什么样儿的特性?”

徐光启顿时有些郁闷:“陛下,天下材料千千万,倘若将各种材料都分别进行合成实验,还要摸清楚他们的特性,非但时间上要迁延日久,就连成本也是个大问题?”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一千万贯!皇家学院单独成立一个材料研究的分院,朕让内帑每年拔款一千万贯用于各种材料的研究。如果这件事情能成功的话,以后其他各个学院再想使用什么新材料,只要按图索骥的去查找,然后从材料学院那边拿到配方就可以了。”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这种基础科学是费钱的,而且还特别不容易见到成果,没看后世那些商业化的集团和科学们都是玩应用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

至于这种基础科学,也只有国家才会舍得不停砸钱,并且是一年年持之以恒的砸钱,就是因为这玩种基础科学很难见到成果,耗费又大,一般人承受不起。

成本问题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少府每年往内帑里面输送的黄金白银加起来足有几万万两,崇祯皇帝自然也不愿意看着这些金银在库房里面长毛。

钱花出去了,在市面上和整体经济上进行了流通的,那才能叫做钱,要不然就是一堆死物或者是一堆废纸,屁用没有。

既然崇祯皇帝想要当这个冤大头,宋应星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反正别管朝堂上还是皇家学院,都知道崇祯皇帝的内帑富到流油。

想了想,宋应星还是躬身道:“陛下,那些海外蛮夷们那边可有什么新式的材料么?或者能不能从那边弄些材料过来?”

崇祯皇帝笑道:“他们有没有新材料,你得问锦衣卫的人,朕还真不清楚。不过宋爱卿可以放心,朕回头就吩咐王国兴那边的锦衣卫在海外替你打探购买,别管是什么材料都给宋爱卿弄一份回来可好?”

宋应星顿时大喜过望,再一次向崇祯皇帝拜谢了一番。

笑眯眯的受了宋应星一礼之后,崇祯皇帝正想吩咐王承恩准备在皇家学院睡下,王国兴却匆匆忙忙的赶到了皇家学院。

虽然不知道王国兴跑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崇祯皇帝还是笑眯眯的指了指王国兴,对宋应星道:“这不,刚说到他王国兴,他还真就到这儿了。”

随口将刚刚答应宋应星的条件告诉王国兴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发生?”

王国兴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章交给了王承恩,然后才躬身道:“启奏陛下,是倭国那边的消息。”

崇祯皇帝顿时大感意外。

原本是准备让倭国替大明背下奴役劳工致死无数的黑锅,所以崇祯才从倭国大量“进口”倭奴作为监工,再加上政仁和德川家光这两个家伙也确实会做人,故而崇祯皇帝也没有急着弄死倭国。

现在这些矮矬子居然主动跳出来搞事情了?

随手接过奏章看了几眼之后,崇祯皇帝才眯着眼睛,唰的一声将奏章合了起来,冷笑道:“走,回宫。”

文武两边的双花红棍,卢象升和张之极很快就被人拎到了宫里见圣。

同样看过了奏章之后,张之极的眼睛忍不住眯了起来:“倭国那边再起烽烟,其实对于我大明来说好处多多,倒不用急着去管他们吧?”

卢象升也同样躬身道:“倭国内乱,政仁和德川家光打着素鹅宫后光明天王的旗号开始清剿那些大名,原本与我大明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微臣担心,会影响到沿海百姓!”

张之极嘿嘿笑了一声,开口道:“卢阁老尽管放心便是,区区一些倭奴,任凭他们怎么折腾,只要敢来我大明沿海闹腾,别管多少都保证剩不下。”

卢象升道:“他们不一定敢来我大明沿海的港口和城镇闹腾,可是如果他们在海上闹腾呢?那些失去了主人的浪人武士本来就已经没什么地位了,沦为倭寇之后又降了一等,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如果他们不顾及倭国的生死存亡,只要他们在海上不停的袭扰我大明商船,又该如何?难道还要给大明的商船配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