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人口大爆炸带来的红利(第3/3页)

供孩子读书几乎就是刻在中原堂口骨头里的本能,改不了。

如果将中原所有的堂口都拉出来对比一下,除了螨清和蒙元这两个朝代没办法说之外,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如此。

看谁都是战五渣,看人家好的就想拿来学习学习然后变成自己的,敢说反对的就埋土里去,历代王朝几乎都一个鸟样,根本就没什么进步。

几千年的历史给中原堂口带来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历史,也不是什么文物古玩,是重视教育,是开放和自信,是那种只要自己本身不出问题,谁来都得低头跪好的骄傲!

所以当社学教员人员开始显现出不足的时候,礼部几乎是立即就炸了锅。

培养读书人跟种树其实差不多,如果从一开始没有种好,那树是很难长得高长得壮,更难长的直。

社学就是刚刚种下的小树苗,属于生根发芽的阶段,这个阶段出了问题,县学、州学乃至于大学都会跟着出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京城师范大学应运而生,专门培养人手去各地学校执教。

哪怕是这些人以后只能从教员往礼部这条路子上面走,依然阻止不了大量的读书人将目光投向京城师范大学。

因为人口大爆炸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知识浪费,单纯死读书的那些读书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得不值钱了。

除了民生和文治上面的问题,军方同样不让人省心。

南北工业集团这两个原本一家的货现在为了争夺五军都督府的订单,几乎能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动不动就会互相怼上一波。

除此之外,军方现在的重心显然已经开始转移了。

沙皇俄国已对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了,往西伯利亚地区还有北山以北的那些地区移民是户部的事儿,跟军方关系不大。

官方现在更为关心的是崇祯皇帝想要埋的那块土地。

正好夹在了莫卧儿和奥斯曼土耳其中间。

崇祯皇帝当然有任性的资本,既然崇祯皇帝想要埋在那里,那地方别管现在是谁的,以后就必须是大明的,反正不能让自己家皇帝埋别人家的土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