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什么?又扣押人!(第2/3页)

一声沉重的战鼓声被敲响,随后是密集的梆子声,军阵那边不断传出口令,下一刻是万箭齐发。

雨点一般的箭矢一波接着一波,冲城车、攻城梯等等开始缓缓推进,跳荡兵则是冲出本阵开始散开冲锋。

等待跳荡兵进入到城墙五十步范围内,原本也在边射边推进的弓弩开始向两边移动,后方跟随而上的甲士开始加快迈步的频率。

可以称作甲士的兵种其实比较多,只要是身穿铁甲都会被称为甲士,但还有很多的区分,像是专注防御的塔盾兵,用于稳步推进的大剑士,有盾又有短兵的刀盾手等等。

加入冲锋的甲士,前面的几排皆是塔盾兵,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刀盾兵,他们会在冲城车开始撞城门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掩护,再来就是搭建盾牌看看能不能组织连接城墙之上女墙的盾牌通道。

已经有跳荡兵进入城墙位置,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投掷飞爪,是身手矫健地利用插在城墙上的粗大弩箭进行攀爬,瞬间城墙就是数百道的身影快速地向上登。

“……”谢安有些懂自己为什么能来了:“一鼓而下吗?”

那是教科书一般的攻城演示,为的就是展现汉军强大的攻城实力!

成朔在矜持地笑着,一点都没有谦虚:“江都内的石碣赵军数量该是有三千左右,若让晋军来攻需要多久?我军只需要一个白天便能拿下!”

已经有跳荡兵攻上城墙,在那之前弓弩部队是提高了射击的仰角在对城内进行抛射,可以听到城内响起了密集的惨叫和嘶嚎。

只有配合紧密的前提下,近战兵在攻城,弓弩兵还继续射箭。这样或许无法避免误伤,但是对于阻断敌军的冲锋有着绝对的优势,甚至是能够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江都在前不久已经被晋军攻克了一次,那一次就是由谢安来指挥部队进行攻击。他们是花了将近一个月才攻下江都,付出的伤亡接近三千人,不过击杀和俘虏了接近两千的石碣赵军。

在东晋小朝廷下令庾冰放弃江都回撤时,谢安是命人放火将江都烧了个通透。他对于江都有着充分的了解,原本以为汉军是要从他这里了解江都的地形、布局之类的事情,可一直以来根本就没人询问。

那一声城门倒塌的轰然声告诉谢安,不会有人来问他关于江都的什么事情,因为已经没有了必要。

“或许不需要一个白天,只需要一个上午?”成朔有骄傲的理由,他却也知晓一点,也就说:“其实里面有你的功劳。”

谢安沉默不语,他知道成朔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曾经火烧江都。

已经有汉军在涌入城内,刹那间就是阵阵的喊杀之声从城里传出,似乎北边和西边的汉军也开始了进攻,不是佯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攻?

谢安不知道在对岸观看的那些人是什么想法,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汉军赶紧将注意力转到石碣赵国身上,可别生出什么渡江南下的心思。

差不多是到了正午时分,城内已经安静下来,甚至是有汉军的士卒开始押解战俘再往城外走。

谢安看到了郭祥,他认识并且知道郭祥就是石碣赵国残存徐州军的指挥,却没有料到会成为汉军的战俘。

连主将都成了战俘,江都被汉军攻取绝对已经成为事实,就像是成朔刚才放言的那般,汉军还真的不需要用一个白天,仅仅是三个时辰左右竟然就攻下了,并且……伤亡好像不大?

谢安因为位置的关系并不知道一点,在汉军的陆军攻进去之前,长江水道那边的江都水寨营门已经被攻破,实际上是汉军的水军先进入到江都城,才是汉军的陆军杀进去。

一场看似简单并且短暂的城防战,汉军将所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在远程攻击手段上无法与汉军抗衡的敌军,无法破解或防御的情况下,与汉军交战都会有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该死掉多少人才能发生短兵接触。

【镇压几个时代的强弩一旦大肆应用,该怎么来进行破解?】庾冰脸上满满都是寒霜,他观看的调度与谢安不同,谢安是全程观看汉军的陆面进攻,他看得是汉军船舰的攻势:【战船床弩射程可达二百八十步,略略少于强弩的射程,可……并没有什么用。】

晋军也有床弩,射程最远却只有二百二十步,别看相差只有六十步,这点距离对于很多战场来说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预示着每一点点的距离,推进一步却不知道要倒下多少人,或者是永远无法推进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距离。

“近两万的大军有超过五千的弓弩手,占的比例太大了吧?”张恒额头上满满都是冷汗,那是想象与汉军交战时的场面被自己吓的。他没有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脸的惊惧:“他们每次出战要准备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