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鹿”只有一头(第3/3页)

其实用“寡人只愿独享之”的用词会更好,逼格肯定是蹭蹭蹭地往上涨,但哪怕是真的也只能内心里想想,说出来就没有必要。毕竟,君王总是要给追随自己的人一些盼头,任何一个打天下的君王都是告诉臣属“与诸君共天下”,没人会喊“天下只属于我”。

姚弋仲被“震”有些懵了。他原以为刘彦表达的是愿意接纳自己的投降,进而类如石碣统治中原一般善待乃至于是优待羌族,后面听了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曾经的强汉可没有与人共享同等待遇那么一回事,愿意当自己人就完完全全的待遇一致,别拿自己是少民来当有趣来要求什么特别待遇,不是愿意当“自己人”那就开片,打过之后服从可以好好做人,冥顽不灵的话就去死好了。

刘彦完全有足够的底蕴干一些事情,他愿意接纳羌族人,但羌族这个名称必须消失于历史。要是保留民族自立性,甚至是要拿非一般待遇,他则是抱着一种“你是我爹还是我妈,或者是四海之内皆你妈,凭啥得真正的自己人吃亏给你们占便宜”的心态。

事实摆在那里,历史上任何一个损主体民族而优非主体民族的国家,最后都是主体民族撂担子不干,外逃的外逃,要么是干脆遇到战争不给国家出力,结果是国家到了用人时刻发现无人可用。

刘彦干不出那种令自己人心寒的事情,他还指望着自己的子民去开辟更多的疆土,没时间为了处理国内多民族的复杂性而浪费精力,所以最简单的莫过于一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别管之前是什么族的,只谈是什么国籍,身在汉国就只能是汉人。

桑虞很适合时机地问了姚弋仲一句:“我家王上说的,县公可听懂了?”

姚弋仲似懂非懂,他只知道外面的厮杀好像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