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情况不一般(第2/3页)

对于刘彦来说比较重要的是,张氏一族相对“温和”,他们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那么矛盾点就不会多。

认真而言,刘彦要是知道历史对张氏一族的记载,他会为自己的决定而感到高兴,那是因为张氏一族对正朔非常看重,只要刘彦能够被承认为正朔的话,有条件地合并张氏一族并非没有可能性。

所谓的有条件只能是“封建”。而封建的真实解释应该是,君王封臣下某块土地,臣下得到土地之后拥有自行建设权。所以咯,对于想要集权和搞收拢主义的政权,封建就是一个不好的名词。

冉氏秦国那方面比较诡异,冉闵本身没有女儿亦是没有姐妹,他没有搞一个收某个女子为女儿或是姐妹的事情,是选择让自己的王后的妹妹出嫁。所以冉闵嫁的不是公主,是封君。

封君出自先秦时代的一种体制,卫人鞅成为商君就是这么一回事,大多就是一些异姓又有大封地者,又或是立大功不得不犒赏者。从先秦之后,封君出现的频次变得极低,西汉还相对比较常见,东汉则几乎没有,倒是到了李唐时期封君又开始盛行,可李唐的封君是种没有封邑的荣誉爵位。

冉闵的王后是董氏女,为中原董氏一族,传闻董氏与东汉末年的董承同为一脉。董承就是汉献帝刘协妃嫔董贵人之父,也就是那个“衣带诏”的始作俑者之一。

刘彦对于和冉闵成为连襟并没有什么排斥感,尤其是董氏女因为封君的关系在关中的郿县那边还有一块封地。这一块封地冉闵没有和刘彦闹翻之前必然不会收走,本着娶谁不是娶,娶了一个有封地的封君还有地盘得,还纠结什么。

事实上刘彦也想要与冉闵有连襟关系,想法与对张氏一族那边类似,差别就是冉闵与张骏并不是同一种人。

冉闵成了君王与没有称孤道寡之前简直就是两个人,不管是本来历史,还是刘彦改变的这个历史。

刘彦这边得到关于冉氏秦国那边的情报,冉闵刚刚处死了潼关副将,而被处死的潼关副将可是董王后的娘家人。

冉闵处死董王后的娘家人看着理由充分,是苻洪的氐族军屡次攻上城墙,可潼关主将是申钟,要有责任也是申钟。冉闵杀自己王后的娘家人,那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表示自己连王后的娘家人说杀就杀,其余人最好悠着点。

自己王后的娘家人被当成鸡杀给猴看,想来潼关战事真的不利到一定份上,可冉闵此举是稍微稳定了战事,但也足够令许多人感到心寒。毕竟自己老婆的娘家人都能随便找个理由干掉,那么非亲非故的其余人是不是说捏死就捏死?

“从这一点来看,秦王的政治智慧十分堪忧。”桑虞等人已经与刘彦聊到了是不是要援助冉氏秦国的话题,他顿了顿才继续往下说:“也能猜测得出,君上哪怕与秦王成为连襟,于利益面前也不会有什么情面可讲。”

刘彦只是在创造一种可能性罢了,世界上哪有真正完美的人。

冉闵曾经作为石碣赵国镇压不服的刽子手,手上沾满了反对和抵抗石碣赵国统治的人,里面几乎哪个族都有,尤其是晋人的血。

冉闵不管是对东晋小朝廷还是张氏凉国都没少在战场上杀人。仅仅是有数的两次石碣赵军南下,他亲手干掉的东晋大将就有七人之多,无名无姓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他还被指派跟随石鉴西征,亲手杀死张氏凉国方面的将领六人。

冉闵的名气可不是用嘴巴吼出来的,那是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

因为冉闵之前作为石碣赵国将领没少替石虎杀人,中原晋人、长江以南的晋人、西边凉州的汉人,一些国家中绝对少不得一些恨冉闵入骨的人存在。

冉闵的复杂程度真的不一般,这一点刘彦内心里无比清楚。

不管冉闵做过什么事情,石碣要屠灭中原晋人的时刻,冉闵虽说是在政治斗争失败下,石虎说好的太子位没有得到,又遭到包括众多石虎之子和所有胡人的敌视和攻击,才迫不得已才站出来喊屠光胡人,可至少还是喊了也真的得到响应。

【不甘人下这点非常不好办。】刘彦手里握着关于冉氏秦国请求援助的名单:【从理所当然地索要援助而不愿意有任何付出这点来看,他可真的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大王啊!】

对的,冉闵要援助,至于付出什么则是半点没提,倒是说了不少冉氏秦国是怎么吸引石虎麾下庞大兵力的事情,认为在共击石碣赵国这一点上冉氏秦国付出的贡献已经足够。

话说回来,好像刘彦才是那个一开始就吸引石碣赵国最多军队的人吧?汉军与姚弋仲所率的庞大军队才刚刚打完,还牵扯着三支石碣赵军,讲贡献什么的,谁和汉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