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乞活……乞活……(第2/3页)

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也就是缪嵩到了桃城之后的第三天,一支浩浩荡荡的汉军抵达桃城之外的十里。

“看番号,是虎贲军、羽林军以及禁卫军,没有其它的汉军编制。”李存孝与李农几乎是并肩站在桃城的城关之上,远远地可以看到还在不断往前推进的汉军:“我们的斥候损失极大,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

没有开战之前看斥候的损失数量大概就能猜测敌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越是精锐的野战集团,斥候对战取得的优势就越大,通常一支军队的斥候最能说明军队的战斗力,就是这样李存孝才会特意提起斥候的损失。

很快李农就能用肉眼看到汉军,不用过多解读能够从行军姿态看出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乞活军用一个冬季竭尽所能地加固处于前线的桃城,可是桃城之前荒废的程度太严重,哪怕是经过一个冬季没日没夜的加固,桃城也仅仅是城墙豁口被堵上,要说有增加什么防御工事也仅是在城墙之外堆垒起了土墙和挖了一些比较浅的壕沟。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行军姿态中不可能穿上厚重的重甲,骑士们现在是骑跨在辅马之上,真正用来骑跨作战的战马轻便随行,又有驮马装载着装箱的甲胄与包裹起来的骑战兵器。

羽林军是一支骑射和近战兼备的突骑兵,他们与之具装重骑兵相同的是拥有多匹辅助的用马。因为是突骑兵性质,人和马的防具并不是太沉重,导致的是骑士都穿着胸甲,连带战马也是半身披甲,目视看去倒是比非作战状态的虎贲军显得更加精锐。

“不是两万五千。”李农扭头看向后侧的缪嵩,勾起了嘴角:“至少有五万。”

“每一名甲骑具装拥有三名辅助骑手,每一名突骑兵拥有一名辅助骑手。”缪嵩面无表情地说:“辅助骑手在汉军体制内不算战兵。”

也就是汉军才有这样的制度,列国都是将随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算是参战人员,甚至还嫌少会有“号称”,比如只是有一万人就敢号称十万。

李农对于建立不到两年的汉国了解不是太多,可能他的了解还存在不少谬误,如传言刘彦是两汉的皇族后裔,又比如刘彦实际上是个高度汉化了的匈奴人,反正就没有一件显得靠谱。

汉军兵甲器械精良,用不到六年的时间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部落,发展成为雄踞两州以及侵占不少州郡的国家,该认知上李农倒是没有出现太严重的偏差。要说的是,刘彦真正开始发力在中原征战,其实也就是近三年之内,不是什么六年。

“汉军之中没有发现攻城用的器械。”李存孝没有压低声音,抬手指向看着像是开始在安营扎寨的汉军,发现了一点什么又说:“将旗……在往这边移动。永曾要阵前搭话?”

李农沉默着转身走向下城的走道,他的确是想要与冉闵好好交谈一下。

冉闵的的确确是骑跨朱龙马在靠近桃城,随行的人员并不多,仅是有五百余人。李坛和骞建同位列其中,更有谢安也是跟随。

在距离桃城约两里的位置停下来,冉闵看到桃城的城门打开,代表乞活军的帅旗首先出现,远远地能看到李农领着接近千人出了城池。

双方很快就面对面,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出声,是冉闵用脚轻踢马腹,朱龙马缓缓地向前,也仅是谢安控马跟随而上,其余人是安静待在原地。

李农自然也是向前,跟随在身边的却是王谟。

王谟出身中原世家,乞活军抗击胡人时加入乞活军,渐渐受到李农的重用与重视。他与冉闵是熟人,理念上与冉闵其实更为相似,可惜的是家世背景和负担令其无法自由选择想要的道路,只能是与李农为伍。(这人历史上与李农等人一样被冉闵诛杀)

“永曾。”李农只距离冉闵不到两步,上上下下地看了冉闵,说道:“穿上了汉军甲胄,却是更显英武非凡。”

冉闵抬手行了个礼,口呼:“李公也能如此。”

“永曾还是如此心急。”李农做出哑然失笑的模样,一阵“哈哈哈”的大笑,笑够了才问:“永曾是来征讨某的吗?”

冉闵沉默了一小会,才开口说:“乞活、乞活……皆是为了活命。李公不可忘记乞活军的由来,给胡人效力致使祖先蒙羞,岂是胡人一些小恩小惠可以替代?如今我王将要扫平天下,使我等汉人不再委身胡虏残暴统治,还天下人一个清平,可以安居乐业之所,李公何不如与闵一起,于王上麾下效命?”

这一下是换李农沉默了良久,他一直都在抬头望天,看着蓝蓝的天空,又看一朵一朵各种不同形状的白云飘过,而后才说:“汉国多面受到夹击,不谈羯人本族汇集于濮阳,冀州方向亦是有赵国精锐边军与来援燕军,更有南边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将会北上。看天下局势,仅有位处偏远西凉之凉国、荒芜草原之代国与汉国关系平缓,其余列国皆是敌视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