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可以搞点事情(第2/3页)

由于谢安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世人认为他能当上征西中郎将纯粹是刘彦看在谢道韫的面子上。而世人的理解是错的,刘彦看重谢安是因为史书的记载,对谢安有着很深的期待,但这个道理没法跟人说。

桑虞很早就开始追随刘彦,还是北地能够排的上号的世家头一批。他在汉国定鼎中原之后犯的糊涂不少,其实以世家子的角度也说不上是错,无外乎就是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优先照顾家,将维护国家利益排在维护家族利益后面。

所有世家都是一个模样,他们要先保证家族的利益之余才会去照顾国家利益,有了冲突必然是选择优先保护家族利益。这样的世家子还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世家子当官纯粹就是为了吸国家的血来壮大己身。

从元朔三年开始,刘彦就有意识地在减少桑虞的权柄,原因当然是桑虞过于重视世家利益。汉国的法治制权已经改革,在刘彦的压制下桑虞这个御使大夫的权柄陷入历史最低点,平时还是会看在一起崛起于微末接纳一些意见,能照顾的时候也是尽量。就这个,刘彦顾念旧情却是被认为是看在桑妙的面子上。

眼见着石羯赵国要亡了,慕容燕国、拓跋代国、张氏凉国似乎也没能从实际意义上对汉国造成难以收拾的损害,相反是汉军的主动出击解除危机还办到更多,汉王朝好像是快变成汉皇朝,有些事儿不快点办成,等待真的成了汉皇朝似乎是有些晚,着急的人不是那么一个两个。

荀羡迫切地想要外放,他是知道君王上一任贴身秘书郎王猛现在都是章武郡的郡丞,很确切地认为王猛再历任几年就该调回中枢重用。他已经当了刘彦将近三年的贴身秘书郎,历程比王猛已经多出了一年半,再拖下去可就真的有那么点时不待我的意思。

“愣着做什么?”刘彦是呼唤荀羡两次,等待荀羡回过神来,略略不悦地说:“该干什么,去干什么。”

荀羡霎时间就是冒出冷汗,伺候君王的时候愣神,被砍了也没地方说理,赶紧行礼退下。

几乎是荀羡刚退出去,徐正就咋咋呼呼地进来,嘴巴里嚷嚷:“府前跪着那几乎五体投地的四个,是个什么情况?”

后一脚,纪昌、桑虞、吕议、蔡优、庾翼等人也到来,他们分批向刘彦行礼,被招呼着就坐。

“谈正事前,有件事情先和丞相说说。”刘彦直接点名,摆了摆手让纪昌不用站起来,说道:“慎已经快要四岁,选个师傅是早了些,不过也真的应该有个老师了。泰安,你就先将这个担子挑起来。”

师傅和老师从字面上看着是一回事,就好像是师傅和师父的根本意义上是存在区别,要不怎么说汉字博大精深来着?

所有人都是一个愣神,回过神来的众人都是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或表情看着纪昌。

刘慎是刘彦的独苗,四岁是含着两年的虚岁,实际上从胎儿开始算到现在也就是两岁。刘彦的这颗独苗是王后崔婉所生,还是嫡长子,以汉家长幼有序和嫡庶有分的惯例,那是太子之位没跑了。

太子的师傅有个官名叫太子太傅,等待太子登基就是帝师,先不谈与储君的私人情谊,光是帝师这名号听着就怪吓人的。

纪昌的回应是极其庄重地行礼,其余话并没有多说。看他一直在抖的嘴唇和满脸的惊喜,想来也是极为激动和乐疯了。

“王上,丞相只能教文化,是不是该多个教武学的老师?”徐正用着很讲道理的表情说:“光有文化有些不妥,强身健体亦是不可缺少。臣以为,臣很合适来当这个武学的老师。”

有那么一个刹那,要是眼神能杀人,徐正就该被众人的目光千刀万剐。

要是刘彦有众多的子嗣,过早选择老师并不妥当,谁去当老师其实多多少说是会有些顾虑。不过看王室现在的状况,哪怕是刘彦再有子嗣,与刘慎的岁数也会差上几岁。他们还知道刘彦对那颗独苗的期望颇大,站队的顾虑没那么多,有机会参上一脚,收获肯定是比风险大。

刘彦还真的是非常认真思考了一下,点头将徐正做武学老师的事情应允下来。事情就那么说定了,后面自然是会有很正式的拜师仪式,他接下来才是说正事。

面对压力的汉国没有退缩着被动挨打,是几路主动出击,破坏了诸王的会盟,威胁解除了大半,还有了很重要的收获。

“张重华的嫡长子张耀灵好像只有五岁?(还是算上两年虚岁)”徐正心情正处于亢奋,自然而然也就比平时更活跃:“其兄与其弟并非安然之辈。”

张祚有出使过汉国,是汉国君臣有过亲眼相见和近距离接触。当时张祚给予汉国君臣的印象其实挺不错,一些言行举止和对事情的选择,于汉国君臣看来会是一个有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