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这样很好(第2/3页)

后面室内的人都是出来,田朔与崔悦并肩而西在谈干旱的事,其余的人也是边走边交谈,庾翼也就继续迈步向前。

现如今汉国中枢三公九卿的南方系也就吕议和庾翼,至于桓温、谢安、袁乔等一些人是军方系统。

中枢只有两个南方系,廷尉对军政和民政都插不上手,典客是属于什么都能插手又什么都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军方倒是有桓温成为征南将军,再来就是谢安这个征西中郎将,袁乔也有了行军长史的身份,问题是份量最大的桓温一直在自绝于南方系,导致军方中的南方系也成不了气候。

【灭燕之战何时结束?】庾翼不是关注灭燕之战怎么样,他想的是:【丞相何时能够回来主持大局?】

纪昌当然也是北方人,可他并没有聚拢世家作为自己的羽翼,不管是办事还是眼光都是着眼全国,他在中枢虽然没有偏向于南方系,可不偏不倚就是对南方系最大的支持。

庾氏传承久远,羽翼还在东晋小朝廷当了很多年的官,小朝廷之前的格局就是各世家互相角逐,什么事情都会争一争斗一斗,拥有敏感的神经才能生存下来。他所在的家族是在世家竞争中被踢出局,可那是因为庾冰病逝,不是他有多么无能。

庾翼原先就奇怪刘彦怎么允许各家去印度支那撒欢,甚至连一些小朝廷的残余武装都视而不见,会议上听桑虞的一番言论就有了迷糊灌顶的顿悟,之所以追桑虞只不过是想要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各家到林邑与扶南是王上有意放纵,是好事还是坏事?】庾翼怎么都觉得包括王氏等一些战败一方的群体都是隐患,就怕什么时候将所有家族牵连进去:【桑虞心思深沉,其余各人不落井下石已是极限,绝无可能出事后相助……】

庾翼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后宫的宫门外,停在宫门之外的十来步远,看着宽大的宫门出神发愣。

也就是汉国的各项礼仪还没有健全才会发生庾翼这种出神走到后宫大门的事,要是礼仪健全不管官职大小宫城就不是能随便散步的地方。他回过神来转身要走,却是听到宫门在“咿呀”声中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石走了出来,后面却是羽林军打头,再后面干脆就是禁卫军,连忙退到路边。

羽林军是在今年的春季中旬来到邺城,由于禁卫军全数出战也就代替驻守宫城。当时的刘彦并不在邺城,连带王后以及众妃也不在这里。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新的禁卫军被“召唤”出来,后宫不再由羽林军拱卫,是重新交给了禁卫军。

那些事情庾翼都知道,发现羽林军从后宫出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彦肯定是要出宫城,再看羽林军带着不少围猎相关的工具,显然就是要到林苑去打猎。

果然,羽林军打头,禁卫军之后就是王辇,还有着许多的车驾。

“庾卿?”刘彦是得到汇报才知道庾翼在路边,让王辇停下来招呼:“可是有事?”

“……”庾翼不能说自己是走神无意间来到这里,好歹是世家之主,那么多年的官也没有白当,就行礼说道:“臣忧心中原旱灾,特来请示王上。”

刘彦就邀请庾翼上了王辇,队伍才算重新动了起来。

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刘彦对歌舞什么的也就那样,出去围猎只是觉得有些闷想要散散心。临时要出去散散心,一出后宫就被庾翼给堵了,后面得知消息的人,觉得自己份量足够的也相续过来,结果王辇刚出宫城刘彦就看到一群大臣携家带口等着。

路上庾翼没有去谈防止旱灾的事情,是以一个了解南方的臣子身份,向刘彦介绍南方哪些地方的开发程度,未来可以向中原输送多少粮食。因为入侵印度支那是庾氏首倡,他少不得是该承诺未来几年那些家族会给国家弄到多少粮食。谈印度支那,是他深思熟虑给添加进去,算是在给南方各家族的安全找份保险。

桑虞是前来宫城门外的人之一,不但他来了,妻子以及嫡系子嗣也都带了过来,他后面被刘彦招上王辇,一看该在的竟然都在,不该在的崔幸也在。

崔幸就是崔婉的生父,也就是国朝的国丈。要是在先汉的时代,国丈至少就是一个侯爵,到了某个时期大将军也成了外戚一族必定会当的官。不过嘛,刘彦建立的汉国非军功不得封侯,崔幸只有一个国丈的身份,既没有侯爵也没有官职。

也幸亏是王辇足够大,容纳下十多人还不显得拥挤,此时的话题是发生旱灾之后的赈灾措施。

庾翼是代表自己那一系大包大揽一部分赈灾用的粮食,不算是国朝该有的粮税,只能算是国家发生灾害时的捐赠。

国家发生灾害,又或者是国家要向外用兵,国内各大家族向朝廷捐献财帛和粮食在先汉是旧例,开这个头的人就是刘彻,后面才成为惯例,但也只是在西汉,到了刘秀再建东汉之后就没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