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陛下圣明(第2/3页)

纪昌不知道刘彦心情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差,对刘彦的一些话也不是全然赞成,只是无比盼望大汉有国强民富的那一天。而他无比的清楚一点,想要办到得有有战斗力的军队,并且不能只有单独的一支能打。

诸夏历史上有多次出现整个国家只有一支强军的情况,该支强军的确是某段时期保证了国防的安全,可是向外开拓却会显得不足。

只有一支强军是那些统治者不愿意更多的强军吗?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是国家真无法提供更多优质的兵源,也可能是国家的财政支撑不了第二支强军的军费,或许是将门世家不希望再有第二支强军,反正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拖后腿,导致整个国家只有一支能够拿得出手的强军。通常情况下是那一支强军在某一场战役被歼灭或是重创,然后国家因为失去那支强军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国家没有优质兵源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尤其是以承平最久又国情懦弱的国家很难找到优质兵源。

纪昌又再一次发愣了,他想了一下自己看的史书,没找到刘彦说的朝代。

“丞相便当寡人是在假设。”

“……”

有那么一个朝代,别说是优质兵源了,就是想找合格的人训练成士兵都难。不是该国家的男人都骨瘦如柴,是这个国家的男人从精神上就已经毁了,有再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与之相符的意志和精神,满脑子想的就是东华门唱名,谁都清楚入了军伍就成下等人,国之重将都能被随意侮辱。

“不能吧?”纪昌是反对国家没恢复过来之前一直打仗,可从来没有想过折腾武人:“如此国家……难道不知‘武’乃一切根本?若是没有武力,昌盛繁荣以何保驾护航?”

刘彦无声的笑了,所以说那样的国家能支撑百年以上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是之前朝代留下了丰厚的民族遗产,也就是最简单的民族大义和华夷之辨使一些人愿意护国,要不然南北合起来能存在三百一十九年简直是违背常理。

刘彦不能让国家太过依赖系统部队,逐渐使系统部队消失在大众视野,他坚持认为这样才是正道,不是用系统部队无视伤亡地横推,培养军方的侵略性,以及使百姓迈脚向外,那样一来向外扩张不会仅是他们这一代,再来是二世而亡的机率也会无限降低。

“陛下(父王)!”

崔婉率众特别来到宫门处,远远地就行礼参见。

此时此刻,城内依然是到处吼着“万岁”之声,尤其是刘彦下令今晚给劳动者加餐,比之前更加热烈。

爱戴天子是一回事,能够吃上一顿好的才是正经事,之前或许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喊上两嗓子,后面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

刘彦一眼看过去,往后以及众妃都带着孩子,他们还特地换上了盛装,显得极其隆重。

在王室成员的后方,众多的臣工以及署僚是整齐地列队,随着前方的王室成员行礼而参拜。

能使百姓欢呼,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原因,肯定是值得统治阶层欢喜的事情。

刘彦要是不出征的话,平时其实是比较宅,像今天首次面对百姓而挥手还是第一次,百姓会欢呼也是在意料之中,内心里多多少少是既欣慰又得意。

汉国完成了驱逐胡虏的大业,复仇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挽救了汉人的心气,重新使汉人恢复了霸主地位,仅是给百姓可以安稳生活的环境已经算是一项功业。

谁都不能否认是刘彦给了万众最起码的安稳,不用像是生活在胡虏统治时期那样时刻会遭到欺辱,或忧虑丢了小命,更不用说为了复仇灭掉一族,还没有停止灭族大业,根本就是要对曾经欺辱过汉人的异族赶尽杀绝的节奏。

以上是精神上面的层次。

如果说驱除胡虏给予汉人安稳的生活环境是基础,刘彦还打破了司马一家子重新恢复“血统论”的垄断。

所谓的“血统论”初始是在上古时代,老子是官,儿子、孙子、重孙子要是没家出横祸的话也应该是官。不排除有人能从什么都不是也能成为官,可例子真的是少到可以,足以证明其困难程度。

已经被封圣的孔子他老人家,他的祖先是周王室分封诸侯宋国的君主,就和很多诸侯国被人篡位那样,宋国后面也是改了统治者,到孔子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其实已经是平民。

叔梁纥是一位很牛逼的人物,说的不是他六十六岁才生出孔子(野合,因为是山地旁边,取名丘),是他的武力值很可观。有一次他所在的鲁国受到老大晋国的召唤。

鲁国为了缴纳保护费当然是被召唤之后,赶紧屁颠屁颠地派出军队听候晋国老大的差遣,叔梁纥就是被征召的一员,他在进攻“阳”城的一战之中,干出了举起门闸(千斤闸)的疯狂举动,成功地让入城的友军得以撤退。因为现场有晋国老大正卿家族的智罃和荀偃看着,还有六卿之一的士匄也在场,看到他那神勇的举动印象无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