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你们的神灵不行(第2/3页)

因为形象是破坏,盘古大神一直作为传说的存在,虽然有人信奉却是不甚重视,某些程度上还与蚩尤有重合,是被视为“兵主”类型的主神,于军队的信仰度比较高。

白白胖胖的阿三见袁乔说不出后续,觉得是自己获得了胜利,脸上出现了满足的笑容。

这个时候,袁乔才注意到音乐声已经停了下来,那些唱唱跳跳的阿三男女老少回到自己本来应该待的地方。

觉得自己获得胜利的白白胖胖阿三,他比了一个请袁乔坐到黄金宝座的动作。

袁乔却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开始讲起了另一位太一大神。

太一大神是到西汉的建立才被视为主神,之前的存在感比盘古大神还低,那一段时期不止是汉室敬奉太一大神,草原上的匈奴人其实也有相当多数的部落是信奉太一大神,后面这个被司马迁作为匈奴人其实是诸夏后裔的证据。

在传说中,太一大神是初代的天帝,乃是上古天庭的主宰者,掌御天地生灵。到目前为止,东皇太一还不是妖族,只是粗略皆是来自混沌,同时也不存在帝俊,更没有鸿钧。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位神灵,他们的形象都是被人所塑造和补充,受到的信仰越是广泛,神灵的形象就会越生动和饱满。

要说起来的话,东晋时期恰好是诸夏宗教高速发展时期,西边有佛教入侵,本土的一些人则是致力于编写本土的神谱来用于对抗。像是盘古、女娲、东皇太一、帝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太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上清),等等的一些神谱有载神灵……也就是《封神演义》的诸多角色,其实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编写出来,得说的是大部分的神灵都是有其原型,如灌口二郎神就是李冰。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写《封神演义》借鉴的就是东晋编写的神谱,不但是他,许许多多小说家写神怪故事之类的书籍,基本上也是要参考到东晋编写的神谱,再加入当代的地理志之类。

袁乔说诸夏的神灵肯定比阿三的神灵厉害,不但他自己深信不疑,随行的同伴也是觉得理所当然,哪怕是那个波斯翻译都觉得肯定是那样。

原因当然是诸夏揍阿三揍得找不着北,阿三的神灵却是没有降下任何的神迹,是不是能解释为诸夏的神灵也将阿三的神灵揍得找不着北,要不谈以阿三对信奉神灵的程度,阿三的神灵绝对不应该没有任何举动。

古人真的相信神灵的存在,就算是对信仰最随意的汉人也坚信这一点,他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每每开战之前肯定是要对自己信奉的主神祭祀一番,甚至要不要开战都会先卜卦一下,不过人为操作的前提下,卜卦的结果肯定是因为人的需要而卜出适不适合开战的卦象。

某些程度来讲,汉国的高层对于神灵的存在是一种笃定的心理,会这样是他们无法理解和解释刘彦身上的秘密。高层的想法会影响到麾下,他们一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比坚信就是受到庇佑,屡次开战就是身上套着BUFF,就算是遭遇不利情况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坚韧性和作战意志。

袁乔讲完了太一大神,又讲了三皇五帝,地方山水神袛之类的倒是没讲。

白白胖胖的阿三,包括在场的所有人,纯粹当成故事的人有,可当真的人更多。

阿三们则是纳闷汉人怎么对自己神灵发生过的事情知道那么多,依照自己的观念认为汉人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某些程度上面来讲也必须承认汉人得到了自家神灵的庇佑。

对宗教信仰极其重视的阿三,他们一旦认为是那么回事,态度上也会出现认真的一面。直接的表现就是,阿三对于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和得到庇佑的汉人,不管是从表面上还是内心里,有了很明显的尊敬和畏惧。

“长史太厉害了。”

“可不是?懂的真是多哇!”

“那些阿三基本上都傻了。”

“别说他们,我也听傻了。”

较真的阿三其实有可爱的一面,比如白白胖胖的这个婆罗门阿三,他已经很慎重地在考虑除了信仰自己家的湿婆大神之外,该选择哪些位诸夏的神灵一块供奉。

袁乔会说那么多关于宗教的事,一来是阿三自己提了出来,再来就是根据对阿三的情报解析必须讲。

汉国在军事方面完全压制吉塔拿多,阿三们不是对手才会选择投诚,要是能在宗教上有压制,事情会变得更为好办。

后面也没有更复杂的事情,那个长得白白胖胖的阿三,不但语言上表示投奔汉国,还在还以契约的形式签下米萨普·库德劳斯·迪让·汗·可斯汉的大名,少不了是一连串的印章之类。

袁乔刚才还能以“白白胖胖的阿三”来给米萨普·库德劳斯·迪让·汗·可斯汉作为印象,确认合作之后就必须去记住那长得有些过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