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鏖战正酣(第2/3页)

被发射的是开花弹,它们在引信燃烧殆尽的时候,会引爆弹丸核心的炸药,一般是会在距离地面三四米高的位置爆炸,以圆形的姿态向周边激射出铅丸。

刚才发射的是口径为一百二十毫米的青铜炮,不到三十秒弹丸飞射了一千两百多米,在反汉轴心联军没有动弹起来的部队上空爆炸,铅丸一片横扫之下,一朵朵的血花从人身体盛开,还带起了成片的惨嚎和闷哼。

马鲁斯是亲眼看到被覆盖的惊醒,爆炸范围内的人被成片地扫倒,每一颗弹丸都能覆盖十米左右,爆炸过后是那一片区域的人成片地倒在地上。

“汉帝国的火炮射击范围比我们资料中还远。”艾尔巴塔十分庆幸没有打出将旗:“我们要不要往后面退一段距离?”

他们之所以没有打出将旗,是前两天被汉军刻意针对有了心理阴影,再来也是怕被汉军的炮火进行饱和覆盖。

真要是被炮火饱和覆盖,等于是战争刚开始就结束,不但本国的军队失去指挥会溃散,各族的武装人员肯定跑得比谁都快,索性也就不在打出将旗。

保证自己安全才能指挥部队作战是很正确的事情,马鲁斯面对艾尔巴塔临时想要后退却是心生鄙视。

主将在战时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波斯人却是屡屡干出战事正酣却主将退却的事情,让敌军每次都能抓住机会从而击败明明不处于绝对劣势的波斯人军队。

最出名的就是大流士与亚历山大的那一战。战场态势是明明波斯军队都在将马其顿军队逼迫得不断后退,大流士只因为发现有一股骑兵笔直向自己冲锋而来,身为统治者的大流士一退,直接让波斯各将领懵逼,亚历山大又造谣说大流士逃了,结果原本处于优势的波斯军队竟然转身就跑。

一场原本会获得胜利的战争因为一个统治者的胆小或判断失误,倒是不但胜利的果实没摘取,反而是咽下了惨痛的恶果。类似的事情在战争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波斯人真是出现最多的那个民族。

“汉军没有动。”马鲁斯选择无视艾尔巴塔的提议:“他们现在只是利用武器的优势,进行必要的震慑。”

峻稷山校尉部那种一百二十毫米的青铜炮只是十八门,哪怕是每一次的每一门青铜炮开火都能对敌军造成数十人的死伤,面对以“万”为单位的敌军,开火到炮管炸了都没可能将敌军消灭干净。

青铜炮的存在更多的是起到震慑作用,再来就是抓住机会对某个需要支援的局部进行炮击,稳定己方可能崩溃的阵线。

等待炮的类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那个资格去左右一场战争的进程,例如一颗炮弹能办到横扫数十米的范围,或者是威力更大,射速更高,射程更远。

波斯战车部队进行冲锋之后,大约是距离汉军的战线八百米左右,汉军其余类型的青铜炮也相续开火了。

不断横扫又爆炸的弹丸数量没有多么夸张,它们起到的作用仅是干扰了波斯战车。

“它们将战马刺聋了。”杨锐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对李匡说:“应该不止是拉动战车的战马,其余的骑兵坐骑也应该都是这样。”

火器出现之后,战马的确是要进行特别的训练,才会不再害怕那些动静很大的爆炸声,包括弹药炸开的动静。

波斯人并不知道怎么进行正确的训练战马,才会使战马对火器失去恐惧感。他们的做法相当简单和粗暴,刺聋战马和将战马的眼睛蒙住。

青铜炮的开口肯定是会对波斯的战车部队造成杀伤,只是效果并不明显,近六十门各型青铜炮一轮齐射最多的时候是击毁九辆波斯战车,对于数量八百乘的波斯战车,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步枪兵阵列线在波斯战车发起冲锋的时候就已经忙碌了起来,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联排拒马摆在阵列线前方的八十米到最近的十米,没有多久整条阵列线前方就摆布了四道由拒马组成的障碍线。

两翼的汉军同样是在干那事,同时为数不多的床弩也开始了自己的射击。

刘慎刚才是抬着拒马进行摆放,重新回到后方从人墙的空隙向前看,恰好是看到处于最前排的步枪兵在哨子声中进行齐射。

十二式燧发枪的射程最远可达四百米,但那只是最远射程,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二十米,超过一百二十米的有效射程之后,弹丸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什么强大的杀伤力,哪怕是命中目标也不过是稍微“叮”了那么一口。

射击完毕的步枪兵向后退,早就准备好了射击的第二排进行太强瞄准的动作,他们在军官的哨子声中扣动扳机,射击完毕后同样是向后退。

以波斯战车兵的视觉,遥远的距离使他们是眼睁睁地看着汉军抬出拒马设置障碍线,看到那一道道绵长的联排拒马,除了破骂汉军胆小如鼠,就是一脸懵逼还有对接下来的命运感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