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无限制扩军(第2/3页)

根据谢安所掌握的情报,季多罗王国是由小月氏人统治的国家。

这一批小月氏人的很多生活习俗与大月氏人早就不相同,甚至是社会结构也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大月氏人不断西进,过程中先是慢慢与塞种人融合,很多生活习俗是向塞种人的方式改变。后面大月氏人成功地入侵阿三大陆,又增加了阿三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再一次遭到比较大的改变。

小月氏人原先是躲藏在高原西北部的盆地区域,他们作为外来民族是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可是难免是会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发生交流或是摩擦。

第一个影响小月氏人生活的习惯的不是别人,其实是被称为羌人,但却与东方羌人不同的杂羌。

小月氏人在与各种羌人部族和部落的交流和征战中,他们逐渐被羌人化,不管是从生活方式还是穿衣、饮食习惯等等,渐渐地遗忘……或者说抛弃原本小月氏人的习惯。

羌化的小月氏人后面向南部扩张,接触到了不是阿三的阿三。

说不是阿三的阿三,主要是这一批阿三有着阿三应该有的长相,只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又与生活在南边的阿三不同,乃至于是信仰方面也是决然不同。

硬要说这一批不是阿三的阿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有什么特点,大概只能说他们遗传自希腊文化的成份比较多,同时也保留着阿三的一些习俗,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阿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民族划分,汉人是很粗暴地将他们视为同样的人,也许会因为汉人强行将他们视为同一个民族,很久以后真的就成为一个民族了。

小月氏人融合那一批阿三之后,部分羌人文化被阿三文化所取代,比较明显的就是小月氏人还是信佛了。

那个东贵霜则是以大月氏人为主要统治阶层。

大月氏人当然是匈奴人崛起阶段向西逃跑的月氏人。

小月氏人则是选择留在祖地继续抵抗匈奴人的月氏人。

在一部分逃跑一部分留下之后,月氏人就分裂成为两个部分。

逃跑的那一部分月氏人,也就是大月氏人认为留下抵抗的小月氏人脑子有病。

选择留下来抵抗匈奴人的小月氏人则是唾骂逃跑了的大月氏人胆小鬼和废物。这一批小月氏人一直在给匈奴人捣乱,后面要是汉人没有与匈奴爆发百年战争,他们不是会被匈奴人杀光,就是会被羌人或丁零人给同化掉。

事实上小月氏人在某一段时间是作为汉人的仆从种族,为汉人放牧的同时,出动人手帮助汉人训练骑兵,直接出动青壮随同汉人对匈奴开战。

西汉的孝武皇帝驾崩之后,那一批小月氏人不再那么乖顺,是连通羌人发动了叛乱。

西汉宣帝再一次向西域进军,汉人肯定是要清算叛逆,小月氏人和一部分羌人选择向西逃亡,才有了中亚区域的小月氏人和羌人的存在。

尽管篇幅非常非常少,也就是那么两三句的份量,汉人还是有关于这一批小月氏人的历史记载。

谢安已经了解到季多罗王国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文字是以阿三那边的文字为主,但这一批小月氏人有文字也就是近百年的事情。

依照那些没有自己文字民族的惯例,他们传承自己的历史是依靠口述或是歌谣形式。

谢安可以肯定这一批小月氏人没有关于先汉的记载,那么就不会存在什么历史上的恩怨纠葛,他们拿主意决定站在汉帝国这一边,还是选择站在波斯人那一边,取决的是哪一边对他们的威胁最大。

“若是将军下令,末将可以保证五日之内兵峰抵达白沙瓦!”王泉拍着胸脯:“给予末将足够的火药,攻克白沙瓦仅在片刻之间!”

汉帝国要正式入侵波斯萨珊之前,肯定是要先清除掉周边的国家。

不但是汉帝国会这么干,其实波斯萨珊也必然那么干。

毕竟两大帝国正式交锋的时候,怎么可能允许周边有不相干的势力存在,没有谁会愿意在关键时刻有个势力跳出来破坏战局走势。

季多罗王国的疆域大概是十五万平方公里左右,与汉帝国大一些的郡没有区别。

季多罗王国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人口普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人,估测是有个近四十万的人口?

征西幕府倒是知道季多罗王国有多少军队,情报显示的是季多罗王国原本的常备军为一万八千人,历史上动员达到的最大兵力为八万人。

这么一个小国,极限动员的兵力很难超过十万,征西幕府并不认为灭亡起来会有多么困难,谢安之所以会派人前往白沙瓦让小月氏人站队,根本原因还是希望周边能有一个友好的补给基地。

“能不诸以武力最好。”谢艾是西征幕府的长史,他的侍中职位也还保留:“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对面的萨珊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