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我等得花儿也谢了(第2/3页)

再来是,汉帝国在元朔十七年之前,列装火器的部队并不多,被派上战场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遗失率远要低于其它战争物资。

几乎每一支汉帝国的野战军都会大量装备各种款式的弩机,尤其是步兵用的劲弩数量最多。

其实不但是军队,虽说是禁止民间拥有劲弩,可是弩这一样武器在诸夏的使用历史已经那么漫长,不但是民间有会造的人,私藏弩机的大富大贵之家也并不算少。

波斯人要弄到弩的难度远远低于弄到火器相关,他们努力了三四年才弄到极少极少的火药,可像是弩这种武器的款式就得到有些多了。

萨珊的弩兵上弦是直接用脚踩,将弓弦拉到扳机位置扣住之后再进行上箭,并不是一个弄好了就立即发射,是等待口令。

“射!”

扳机和弓弦的嘣动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响起,弩箭脱离箭槽向前激射,它们在激射出去的刹那其实是发出破空声。

“西面战场的弩兵约有五百左右。”周辩目测了一下,说道:“我们看到的就这么多,萨珊应该是仿造了不少。”

弩是冷兵器单兵远程武器的极致了。它之所以能够射得远,是因为有些零件负荷了拉动弓弦的张力,不然单纯依靠人力去拉极难拉开。张力大射程自然就远,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不过也看射的是什么材质的箭。

“射程约两百五十米。”马斌所看见的是,萨珊弩兵射出的弩箭不止是到了城墙上,相当数量的萨珊弩兵没有控制好仰角是射过头,给射到了城内:“我们的劲弩,射程最远可达四百八十米。普通的弩,射程基本上能够达到两百八十米。”

不知道波斯人仿造的是什么款式的弩,看战场上使用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没有得到太好的款式,或者说太好的款式波斯人仿造不出来?

不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火器战争,通常是射程远就占优势,那是一种你能攻击到我,我却无法攻击到你的窘境。

“他们的弩不多,不然应该先不断地箭雨覆盖。”周辩说的是诸夏拥有足够劲弩和足够的箭矢普遍战法:“利用射程的优势不断进行箭雨覆盖,顿挫守军的士气,时间一久守军军心涣散,再行攻城必定事半功倍。”

在诸夏的历史之中,将远程优势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秦军,他们每攻一城基本上都是先进行数天乃至一个月以上的箭雨洗地。用这样的方式,许多城池遇上秦军,都还没有都能管秦军展开真正的攻城,城池守军就先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给投降了。

到后面,基本上就很难再看到秦军的箭雨洗地,一来是弩的数量疾速降低,二来是箭矢的消耗难以维持。会这么尴尬,是先秦掌握的流水线生产技术丢失,搞得明明先秦的弩损坏了更换零件就能修好,后面的弩损坏了却是零件配不上。箭矢的消耗也是那样,国力增长了,但是生产效率却低下,自然是生产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诸夏一直都是在发展,可是伴随着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一些技术是丢失于战乱之中。

一件不是搞笑的搞笑事情。到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欺负着孤儿寡母开创了北宋,可是所掌握制造弩的技术却比不上项党人。

那是因为项党人继承了李唐的造弩技术,并且还进行了一度的改良,其余势力却是没有获得造弩的技术传承,比如名义上一度统治项党人的北宋也没有获得。

后面项党人从北宋分裂自行建国。北宋还是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有了缴获,又经过自己的研究和改进,才算是有了超越西夏的镇国利器,也即是神臂弩。

问题是等待南宋灭亡,神臂弩的制造方法又给遗失了。此后弩在战争中的地位是一再下降,越到后面就越难看到优良的弩。

现在,萨珊军队因为掌握了比白沙瓦守军射程更远的单兵武器,就上演了依靠射程单方面欺负的事情。

白沙瓦城墙上的守军,他们一开始还在对城墙下的萨珊士兵射箭,却是一点都够不着远在两百米之外的萨珊弩手。

等待白沙瓦守军一再被萨珊弩箭覆盖,他们连对城墙下方萨珊攻城士兵射箭都不干了,只能是躲在女墙或是盾牌后面,等待萨珊弩兵的射箭进入间隔期,他们才能露头继续射箭。

另外那些负责向城墙下敌军丢石头、檑木和倒金汁、火油、沸水的守军,他们其实也是要躲避萨珊弩手的覆盖。

仅仅是存在拥有比守军更远射程的弩兵罢了,他们射出的箭还出现了误伤的情况,可是就一再对某一些城墙段形成压制,使攻城的萨珊士兵能够在相对的环境中攀爬梯子。

“要是波斯人的弩手再多一些,不用四五倍,仅仅是两三倍……”周辩其实瞧不起萨珊弩兵的准头,似乎是不知道射击仰角的重要性那样,与汉军弩兵相比真的是差太远,但对于完全没有反击能力的白沙瓦守军却是够了:“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误伤的狠劲,先登会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