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我等是中国人(第2/3页)

历史虽然已被改变了,但刘曜的想法却按照惯性在持续发酵。就前者而言,平阳之势日蹙,胡汉旗号沾满了灰尘,使刘曜日益丧失信心;而就后者而言,刘粲的态度也让刘曜寒透了心。

他还在大荔城下时,就曾经多次遣使平阳,请刘粲发兵牵制晋师,但刘粲正忙着内斗——彻底扳倒刘乂,并且自己得为皇太子——根本理都不理啊。

刘曜不禁心想,你还当我是你家臣属,是光文皇帝的侄子么?你再继续这么搞下去,国家怎可能会有前途啊!

因而渐起自立之心,就趁着今天问计的机会试探刘均。然而刘均却明明白白地劝说他打消这个念头——不以中国人自居,你就没有大义名分重归中国,且若此时和平阳彻底决裂,咱们就更无胜算,迟早会被挤迫回草原上去。

刘曜闻言,不禁长叹一声,说:“我等还有复归的希望吗?”

刘均说有的,随即就为刘曜分析,说:“石公尚在河北,局势尚未糜烂,且有石公在,刘粲也不敢遽罢明公。则东西两相呼应,可摇撼平阳政局;东西两相夹辅,国家尚有希望。晋人不过回光返照而已。”

然后献计,说无论对晋人还是对咱们来说,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裴该虽然得胜,但不敢远追,近日听闻他南下长安,去谋夺政权去了。倘若被裴该、祖逖二人稳定了河南、关中,合力渡河而北,局势才真的不可收拾……所以,咱们绝不能让他们踏实积聚。

为今之计,明公在高奴,要一方面笼络周边部族,逐渐削弱虚除之势,再与朔方的楼烦公(刘虎)结盟,有这么两三年时间,就有机会平灭虚除,吞并境内氐、羌。这两三年时间,对咱们和对晋人都很关键,倘若晋人先缓过劲儿来,挥师向北伐我,或征平阳,咱们的机会就很渺茫了。故此,必须持续不断地骚扰关中地区,以牵绊裴该前进的脚步。

刘曜皱眉问道:“我军新败,锐卒多死,士气低落,如今哪还有力量南下骚扰晋地?且若勉强兴师,又何来时间恢复乃至积聚啊?”

刘均笑道:“初始一年,自然不可妄动……”

他说预估裴该镇定雍州,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然后就必然会西进去吞并司马保。凉州张氏素来恭顺,那么只要拿下秦州,与凉州连成一气,裴该便无后顾之忧,可以联合祖逖,发动对平阳的猛烈攻势了。这段时间,我等可以暂时蛰伏,徐徐恢复,要等到裴该真跟司马保交上了手,那时再南下骚扰。

到时候,裴该就会陷入两面遭敌的窘境,即便他的力量足以在击破司马保的同时,还能够抵御我等南下骚扰,力量也必然会被分散,且导致在平定秦州之后,会赶紧回过头来追杀我等。然而故汉上郡内多高原、丘陵,大军不便行进,裴该若遣偏师来,我等胜算很大,若将主力来,我等便北遁朔方,向刘虎去求取增援。裴该想要平定上郡,或者彻底击垮咱们,将比攻伐秦州困难许多,而且必然迁延日久。

既然知道我等随时都可能南下侵扰,则裴该在基本上解决了咱们的问题之前,他是不敢发主力以向平阳的,则是咱们的牵制,给了平阳以足够的积聚和准备时间。

再说河南方面,没有裴该的策应,祖逖若单独渡河北进,胜算不大。因此考虑到祖逖的志向,以及他的年纪,必然会反复要求裴该出兵,共同渡河,裴该若允,我等可以加大骚扰的力度,断其后路,若不允,裴、祖之间必起龃龉。

到了那个时候,我等势未必衰,平阳已有万全准备,再加河北石勒的协助,则击败晋人颇有胜算。

当然啦,刘均最后也说,我这种设想多少有点儿一厢情愿,实际上各方形势的变化都可能逸出我的预先盘算——变数最大的,就是河北石勒。但是只有明公你保持信心,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见招拆招,咱们总有南归中原的一天——“又何必颓丧若此,而谋他图呢?”

形势的发展,确实出乎了刘曜和刘均的意料之外,但基本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前进。首先,石勒挥师入并,刘琨战败逃亡;其次,裴该平安定,灭卢水胡,彭夫护率残兵北遁,最终投向了刘曜,使其势略有恢复。

还有第三点,即刘粲原本想要趁着刘曜兵败的机会,或下诏斥责,甚至于直接罢黜其职,把他彻底踩得翻不了身,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太师、汝阴王刘景的建言,反倒遣使高奴,好言抚慰刘曜——虽然没给他一兵一卒、一粒米粮的资助,仅仅是表示了口头上的支持。

于是刘曜略略缓过劲儿来,便开始听从刘均的建议,打算发兵南下,骚扰雍州了。

裴该率军西征,以平秦州,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不可能瞒得了人,刘均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怂恿刘曜,两道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