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临敌庙算(第2/3页)

“大友金吾(即大友义镇)提前完成秋收,离开府内城,带领数万兵力进入肥前,围困龙造寺家的佐嘉城,此战结束前,一条和宇都宫至多可以获取些许金钱支援,绝不可能得到九州来的援军。至于我家的盟友毛利氏……由于陆奥守(毛利元就)大人病情恶化,自度时日无多,下令要求吉川、小早川都回到吉田郡山城待命,数月之内,他们大概只会稳守,无法派兵外出了。”

换而言之,本次出征既不会遭遇难以战胜的强敌,也不必应付有可能抢夺果实的“友军”。

伊予国当地的潜在敌人又如何呢?

曾在镰仓时期担任守护职役的宇都宫家,自从三年半之前败于毛利便一蹶不振,家督被擒获后一直没能选出公认的继承人,全靠盟友支持才不至于溃散。至于一条家,出生京都的公卿门第,素来不以武力著称,不过在民众心中仍然颇有威望,南伊予的宇都宫家臣已经团结在左少将(一条兼定)的身旁了,西土佐也有不少人表面上侍奉长宗我部家,暗地却与一条家有所勾连。

于是就形成了一条、宇都宫两家残党组建的松散联盟,由一条兼定领衔,背后是大友义镇支持,估测实际控制了十万到十五万石的领地,目前在笔头家老土居宗珊的指挥下,出现了一定的中兴势态,收复了伊予中部的几座城砦,还有闲心偷袭一下长宗我部。

听到“一条兼定”和“土居宗珊”这两个名字的时候,平手汎秀立即就想到了“反间计”这个屡试不爽的手段。只是不知道自己从电子游戏里学到的历史,是否符合本时空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毛利家充分承认足利义昭的权威,那么就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所以毛利所扶植的小弟也都是忠臣顺民。

河野家占有伊予国北部半国约十五万石的合法性无法轻易剥夺,不过他们的家督年初突然中风神志不清,且未留下亲生子嗣,其唯一养子年仅六岁,乃是家老村上通康幼儿,但村上通康也在两年前病逝,也就是说除了毛利家这个外人,幼年家督并无别的靠山……这或许是个可以利用的切入点。

还有个也是出身京都的西园寺公广,正值壮年,文武双全,于合战与治政两道皆有成就,与毛利家之前的关系很紧密,身上找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弱点。幸好这人势力仅限于一郡之内,总领地不超过五万石,比长宗我部的地盘还小。

“伊予一国真是十分富饶啊。”面对繁杂的情报,平手汎秀没有做出任何决策,反而生出了无关的感慨,“经历了多年战乱,估算出来仍有三十万石以上的田产,占了整个四国岛的近半。可惜呀,这片土地并未养育出呼风唤雨的武将。”

听到这话的众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

想象一下,要是真的诞生了“呼风唤雨的武将”那还轮得到您来觊觎吗?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呀!

不过转瞬之间,平手汎秀便恢复了冷静,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我印象里,河野家世代担任伊予国守护已经几百年了,但从近二十年各方公文书状上的语句称谓来看,情况好像不太对劲……谁能替我了结这个疑惑?”

话音落地,负责加工情报进行汇报的本多正信恍然大悟,继而面色通红,无言以对——居然漏掉了这么重要的线索!其实总览文书的时候也多少察觉出异样来,只不过时间有限,精力放在了别处,就没再想下去了。

作为一线侦查人员出席会议的多罗尾光俊也不仅心头一紧,尽管他没怎么涉及进去。平手汎秀不仅设置了复数的情报组织来彼此竞争,还能敏锐地发现案牍中的疑点,实在令人敬畏。相较之下,旧主六角氏完全不足以等量齐观。

“这一点是属下的疏忽,实在罪该万死。”真正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是临时派过去帮忙分析整理的平手季胤,忍者们好不容易搜集到的书信与公文都交给他来仔细阅读然后分类。

一门众受到优待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是有意要栽培的堂弟。

平手汎秀当即批评到:“太不小心了!文字的细节当中蕴含着许多信息,必须一丝不苟!”但接着又补充说:“从现在开始继续追究,务必要理清这个问题。”

坐在角落的岩成友通欲言又止,似乎是知道其中始末。不过最终也没当场说出来,而是决定私底下去与平手季胤沟通。

这段插曲使得军议中的气氛稍微压抑了一些。

没过多久平手汎秀又抛出第二条询问:“一条氏与西园寺氏,看起来都是公卿门第的分支啊,不知道他们与京都的主家关系如何呢?”

“权大纳言一条内基大人,近年来曾两次在信中斥责土佐一条家染上乡下习气,败坏门风,相互间应该是不太和睦的。”平手季胤这次总算能答出一半,“左大臣西园寺公朝大人……对伊予分家的态度还不清楚,属下会立即去探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