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3/4页)

徐州“剿总”下辖一个军用专线电台,负责南京和徐州间的通讯联络,这个专线电台又分为“重要军话台”和“次要军话台”。车正元就在“重要军话台”担任技术员,之前他以检修线路为名,多次窃听南京来电,然后将获取的情报秘密传送出来,最后到了华野杨云枫的手中。现在,双方战事正酣,正是急需军事情报的关头,自从顾一炅增派了大量宪兵加强警戒后,他就再也送不出一张纸条了。

“姜先生,请您放心,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派人前去接应车先生。”杨云枫思考片刻,做出了答复。他与姜辰效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后,二人先后离去。

中午时分,杨云枫、燕刚和化装后赶来的邵晓平在道修和尚房间内碰头,商讨处理中共淮北工委和民盟徐州支部汇报的紧急情况。

“同志们,几天前华野首长通知我立即由睢宁赶往徐州城,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现在看来我们真是遇到大麻烦了。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我们身处虎穴的同志命悬一线,而且这几条关键而急需的情报渠道也将被掐断。”杨云枫说完,把两个组织反映的紧急情况给大家叙述了一遍。

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快速转动脑筋,纷纷发表意见。

“陈楚文日夜监视着徐州‘剿总’大院,顾一炅严密把守着军用专线电台大院。如果要想彻底解除我们的人在这两个部门的危险,我认为必须从这两个人身上动手,正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邵晓平第一个讲话。

“从他们两个人身上考虑是对的,但关键是如何来‘擒’?”杨云枫眼望邵晓平问道。

“徐州办事处有十几位同志,个个身手不凡。我想能不能分成两组,日夜监视陈楚文和顾一炅,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实施狙击射杀。”邵晓平自告奋勇地说,他的语气十分坚定。

听完邵晓平的话,杨云枫低头陷入了深思。

几分钟之后,杨云枫抬起了头。

“我理解晓平的想法,为保护我们潜伏的同志,冒险实施狙杀,就是做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但问题是,一旦我们这样行动,就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对手,这两个部门内确实有我们的人。那样的话,无论刺杀成功与否,徐州‘剿总’杜聿明和保密局毛人凤就会立即行动,派更多的人去监控和深挖,这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会给我们的同志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我们的计划必须稳妥周全,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邵晓平望着杨云枫,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目前情况下,陈楚文和顾一炅一定会想到对手对自己的威胁,他们肯定会实施严密的防范,所以硬来的胜算不是很大。能不能派人打入这两个部门,设法与他们联络上,将秘密情报带出来?”道修和尚说。

考虑片刻之后,杨云枫接了道修和尚的话:

“你的思路乍一听是对的,但仔细想想也不可行!根据我的了解,陈楚文和顾一炅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老奸巨猾,一个比一个鬼。既然他们不让这两个部门的人随便出来,就会更加严密防范进入这两个部门的外人。这个时候再派人打入,实在太危险,弄不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听完杨云枫的分析,道修点头认可。

“燕刚,你的意见呢?”杨云枫转向一直沉默不言的燕刚。

“硬攻不行,派人进入也不行,能不能换个思路,既不冒险硬攻,也不着急进入,而是设计在徐州城制造两起事件,来个调虎离山,将陈楚文和顾一炅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呢?”

燕刚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邵晓平和道修和尚都认为可以考虑。

杨云枫没有说话,而是站起来,在屋内踱起步来。燕刚了解自己上级的习惯,每逢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杨云枫都会站起来走动着思考问题。

五六分钟之后,杨云枫坐了下来。

“燕刚提出了一个好思路,但我琢磨了一番,认为还是不可行。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知己知彼,不能高看自己而低估对手。我们想到的,狡猾阴险的陈楚文和顾一炅也一定会想到。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制造事件,还必须是两起以上的较大事件,制造成功与否和效果如何暂且不说,陈楚文和顾一炅会不会亲自去也暂且不讲,他们两人都非等闲之辈,一定会分析我们制造事端的目的,也会猜测我们是不是故意在徐州城制造紧张气氛,想调虎离山。我相信,一旦他们发觉了我们的真实意图,事态将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到那个时候,我们再采取其他措施,也无济于事了!”

杨云枫的分析滴水不漏,鞭辟入里,一席话说得三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