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4页)

十二兵团司令之职的任命没能遂自己的意愿,白崇禧大为不悦。本来整编第二十八师要并入第十二兵团,但被白崇禧扣住不放。国防部无可奈何,于是计划改以整编第八十五师(因是整编师,亦称八十五军)吴绍周部编入第十二兵团,并获得蒋介石的核准。可是,白崇禧依然不买国防部的账,我行我素,把第八十五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说自己早就定好,将第八十五军编入第三兵团。为防止夜长梦多,精明的白崇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第八十五军派到了湖北广水、应山一带,企图令国防部鞭长莫及。

“书呆子气”十足的黄维一向有君子之风,但性格固执的他,一旦被惹怒,也有着一股六亲不认的倔脾气。当好友郭如桂将选拔第十二兵团司令以及抽调第八十五军的曲折过程第一时间透露给他之后,黄维清楚原来是白崇禧从中作梗,十分恼火,心想:“这个也不让,那个也不给,你白崇禧也太霸道了,我这次偏偏要把第八十五军拿到手。”于是他据理力争,并放出狠话,如果不把第八十五军编入十二兵团,司令官我也不要当了,救援黄百韬和徐州我也不去了,谁爱去谁去!好不容易了却的一件心事,又闹出这么多风波,蒋介石不禁大发雷霆。与此同时,郭如桂把黄维“撂挑子”的事情及时报告了顾祝同。顾祝同是黄维的支持者,自然也在蒋介石面前为黄维说话撑腰。最后,在国防部的坚持下,白崇禧不得不把第八十五军吐了出来。直到大约11月20日,第十二兵团到达蒙城已经与解放军对垒作战了,第八十五军才从湖北一带姗姗而来,赶至蒙城归入兵团建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于任命自己为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大为不满。但是,对手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自己则是四期的,且在十八军黄维曾是胡琏的上级,论资历论声望都比他高,胡琏表面不得不恭顺,背后则满腹牢骚,不安于位。在大战将至之际, 10月底,胡琏终于找到发泄不满的机会,以父亲病重为由,请假离开部队独自跑到武汉去了。胡琏一走,其追随者懒散松懈,黄维见局面难以收拾,只得强压心中怒火,亲赴武汉劝慰,屈尊对“学弟”胡琏说:“伯玉老弟,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这个司令不感兴趣,纯属赶鸭上架不得已而为之。我打算最多只干六个月,等战局一有好转,我立马回军校教书。”黄维的话最终算是解开了胡琏心中的疙瘩,他这才同意过段时间就回部队。

国民党波谲云诡的战局布阵和人事安排,对共产党则是可资利用的重大战机。中共自然不会置若罔闻,除了正面战场的拼杀血战之外,隐蔽战线角力的大戏也一直在上演。

南京“孤雁”将这一切及时通报给了前去接头的杨云枫。

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获悉国民党的绝密情报后,决定起用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队的地下党员“玫瑰”。

“玫瑰”不是别人,正是杨云枫昕昕中学的同学兼好友蔡云邈。此时的蔡云邈担任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在昕昕中学期间,蔡云邈与杨云枫一样属于进步青年,中学毕业后,在邻居张叔叔的引荐下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随后在同学的影响下秘密加入共产党,奉命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蔡云邈是位仪表堂堂的青年才俊,平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始终以“党国忠臣”的面目示人,和师长吴绍周的关系非同一般,得到其赏识和偏爱。待吴升为军长后,他自然而然接替吴绍周担任了一一〇师的师长。八十五军每到一处,蔡云邈都一直通过中共北方局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为党组织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内战形势的变化,蔡云邈好几次打算带领部队起义,第一次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而被迫中止。后两次组织上没有同意,认为他在国民党内部收集情报较为便利,在隐蔽战线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比起义更能发挥较大的作用。1947年底,考虑到蔡云邈与杨云枫的同学关系,上级党组织指派杨云枫与他直接联系,同意他把组织关系转到中共华东局,并指示他利用担任一一〇师师长的有利条件在其内部秘密成立中共地下党组织,有意培养一批骨干力量,以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保证起义成功。

十二兵团成立后,蔡云邈认为八十五军如果能划入其中,跟随黄维东进徐州,可能对情报收集及下一步战场起义更为有利。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八十五军一直被白崇禧牢牢控制,这个军的军长吴绍周也是白崇禧最信任的人,白崇禧想让八十五军防守汉口的大门。如被调走,指挥大权就被蒋介石夺了,不会再听他这个华中“剿总”司令的指挥。吴绍周有白崇禧罩着,当然也不想让自己的人马脱离华中“剿总”序列。在这种情况下,蔡云邈非常着急,他给杨云枫发去密电:“须竭力促成八十五军并入第十二兵团,这样方有转圜余地。”